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需求層次理論學派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需求層次理論學派


教育Wiki

目錄

需求層次理論學派
理論原則
此學派中的主要代表人物為馬士婁(A.H.Maslow),他所建構的心理學為融合了幾大著名學者的理論,其中包含詹姆士
及杜威的功能心理學、完形學派的完形心理學,以及佛洛伊德的動態心理學,綜合上述幾位學者的觀點後,馬士婁勾勒出
一套需求層次論。此理論主要在說明一種優勢層級體系的概念,他認為人類在滿足高層次需求之前,必先滿足較低層次的
需求,也就是說當某種程度的需求受到滿足之後,則下一層級的需求才會顯現出來,並且進一步影響人類的意識生活型
態。而透過馬士婁的研究,他也提出五種的需要層級,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榮需求、自我實現需
求。
五種需要層級

生理需求

此層級為最低層次的需求,主要包含生存的基本需求,例如空氣、水、陽光等等有關食、衣、住、行等需求,而另外如
用於教育行政組織上,則包含對於工作環境以及一些制度上的需求,例如工作環境中的光線、溫度等等,而在制度上則包
含福利、分紅、薪資等方面。

安全需求

此需求層級必須是生理需求獲得滿足後,才會進一步產生安全的需求,而此層級中又可分為三部分,1.身體安全的需要
2.經濟安全的需要3.心理安全的需要。同樣地,運用在教育組織上則可視為,如果教育行政人員能秉持中立性的精神來辦
公,那即可使底下員工,或者同僚們對於組織內的政策實施,或者獎懲等等相關權益制度能有所掌握,使組織員工們在工
作時能有一定的安全感。

社會需求

上述兩種需求達成後,即產生社會需求,此類別擴及到群體間的關係,主要希望能得到別人的關愛及照顧,並且也能主
動去關心別人,如此一來以獲得群體間的歸屬感,使自己成為組織內的一員。舉例而言,包含友誼需求、同事間的認同感
等等關愛的行為表現。

尊榮需求

同樣的上述三種需求達成後,進一步產生尊榮需求,其主要希望獲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或者自己對於自己的認同感,
也就是所謂的自尊感覺。舉例而言,包含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讚賞,或者自己對自己的自信心以及自主能力的展現。

自我實現需求

在上述四種皆達成後,最後一項為對自我實現的要求,希望自己能更精益求精,往更高的領域發展,為自己訂定一個目
標,而促使自己去實現且執行。而此層級也說明每個人想要創造一個獨特的自己,並且激發自己的潛能,並且努力的實
踐,以獲得肯定。
參考資料
註1謝文全(1985)。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頁83-86。文景出版社印行。
註2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頁324-325。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