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需求法則的例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需求法則的例外


教育Wiki

需求法則(Law of Demand)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物品的需求量與其價格成反向變動的關係,也就是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格漲時需求量減少,價格跌時需求量增加。
需求法則所描述的價格與需求量間的反向關係,雖普遍存在於一般物品的需求上,但也可能出現兩種例外——炫耀財與季芬財,使需求線成為正斜率。

目錄

炫耀財
  • 定義:
有些物品之所以被消費,並不是因為該物品本身有實際的用途,而是其可以炫耀購買者的身分,價格越高、炫耀性越強。這種物品,就稱為炫耀財(conspicuous goods,或稱Veblen goods)。[註一]
舉例而言:珠寶、名牌商品雖有一定的設計感及品質,但對於某些購買者而言,就是因為它的價格極高,購買這些商品才能顯現其地位、財富及收入。
  • 起源:
首見於經濟學家與社會學家韋伯倫(Thorstein Veblen,1875-1922)在西元1899年所出版的《有閒階級》(The Theory of Leisure Class)一書。
  • 青少年的炫耀性消費行為:
近年來臺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加以媒體廣告的吹捧,帶來高度消費的社會,造成了青少年在流行商品購買逐漸趨向炫耀性,購買炫耀財的理由為:名牌可使人一目了然,使他人知曉自我身分,藉此標榜自我獨特性及金錢之擁有,引發同儕間的羨慕或嫉妒(比較心理),獲得他人認同,進而成為團體中的意見領袖。[註二]
季芬財
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經濟學家季芬(Robert Giffen,1837-1910)發現當時英國進口的麥價提高,使得麵包價格上漲,而奇怪的是工人階級反而消費更多麵包,有違一般需求法則(價格上漲,需求量降低),後人對具有這種現象的物品就稱為季芬財(Giffen goods)

。[註一]

值得注意的是,季芬財必須在所得非常低,且大半用於某一不受歡迎的必需品上才有可能。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需求法則、炫耀財、季芬財
英文關鍵字:Law of Demend 、conspicuous goods、Veblen goods、 Giffen goods
參考資料
[註一]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經濟學——理論與實際》,

台北:翰蘆,2010六版,頁54-55。

[註二]杜佳玲(1999),炫耀性消費行為之省思——以Y世代服飾為例,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0FJU00525010%22.&searchmode=basic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