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布士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霍布士
詞條名稱:霍布士
教育Wiki
霍布士
目錄 |
前言
反對天賦觀念是知識來源的說法。他主張感官印象是所有知識的最源;基於此一信念霍布士再啟經驗主義的哲學學派以及其與聯結論學派的關係。顯然地,理性主義視心為知識的來源,而經驗主義者主張感官經驗才是知識的起源。記憶、思考和想像是持續的感官印象藉聯結而成的組合。(註1)
主要觀點
霍布士同時認為刺激能幫助也會阻礙身體的重要功能。一種對身體的重要功能有助益的刺激能帶來愉快的感覺;因此個人會想再去嘗試這種快樂。而有阻礙性的刺激會帶來厭惡的感覺,個人就會想去避免它。依照霍布士的看法,人的行為是由此類「慾望」和「厭惡」所控制。個人所樂於接近的事物就稱作「善」,所不喜歡的則稱為「惡」。因此善或惡的評斷乃因人而異,非絕對的。後來邊沁提出人的行為是由「快樂原則」所主宰,此觀念為弗洛依德和較晚期的增強論者所採用。(註1)
人物背景
霍布士主要的興趣在於人所處的政治和社會情境。他覺得基本上人是自私的,帶中侵略性的。假使允許人們依照本性而活,生活將只是追求自我滿足和充滿爭鬥為其特徵。吾人建立政治系統和社會,乃基於人類的利益,而非因為我們天生即是愛好群居的。換句話說,霍氏相信建立人的社會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這樣做才能減低人類彼此之間不斷爭鬥的可能性。此種社會功能論和幾年後弗洛依德的觀點很接近。(註1)
關鍵字
- 中文: 霍布士
- 英文: Hobbes
參考書目
- 註1王文科(1989)。學習心理學,頁44。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