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霍桑實驗學派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霍桑實驗學派


教育Wiki

霍桑實驗學派'

  • 「霍桑實驗學派」係重視人際關係價值,強調人際關係對組織發展重要性的學說。

此學說的建立,係由梅由(Elton Mayo)、狄克遜(William J. Dickson)和羅斯里士柏格(Fritz J. Roethlisberger)等同僚,從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三二年,在西方電器公司(Western Electric Company)的霍桑廠(Hawthorne Plant)所進行一系列之實驗研究,因而得名。

此實驗工作,係分為下列三個階段進行:   

  • 1.電話交換器裝配實驗(Relay-Assembly Test Room Experiment):參加此一實驗的是六名女工。實驗的進行,由實驗者操縱燈光照明度、工作與休息時間的長短與配置、分紅制度的有無、及點心的供應情況等各種實驗變項。

經過五年(1927~1932)的長時間實驗,結果發現:不管何種變因有了改變,亦不論何種方式有了更張,女工的工作績效仍有繼續上升的趨勢;而且在沒有嚴格監督的情況下,女工們均渴望上班工作,士氣十分高昂。究其原因是:

  1. 女工們對被選為實驗對象一事,感到十分光榮。
  2. 由於在實驗過程中,管理人員的態度比較和藹,領導方式比較民主,所以女工們覺得人格受到尊重。
  3. 女工們建立密切的人際關係,形成一個團體意識堅強的小團體。
  4. 實驗者肯接納女工的建言,有時且准許她們自由地改變實驗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女工的智慧及潛能有發揮的機會,因而增加工作效率。   
  • 2.面談計畫實驗(Interview Program):由組織的高階人員,分別與成員舉行會談,聽取他們對組織的意見,如此經過二年(1928~1929)面談兩萬一千位成員之後,發現凡經過面談後的成員,大多數的工作績效和士氣都比以前提高。

究其原因有三:

  1. 面談可以減少成員的緊張與不滿的情緒。
  2. 面談可以滿足部屬的參與感。
  3. 面談可以發現成員的慾望和要求,作為改進管理的參考。   
  • 3.電話總機配線實驗(Bank Wiring Room Experiment):這個實驗從一九三一年開始,共有十四個員工參與,結果發現:
  1. 實驗對象自然形成兩個非正式組織,而且非正式組織一旦出現之後,其組成分子就會互訂一套規範,來約束彼此的行為。
  2. 實驗對象不但有心理需要,而且心理因素對成員行為及績效的影響度,遠超過物質因素。
  3. 管理者與成員所建立的人際關係的好壞,足以影響其管理的成敗。   

總而言之,霍桑實驗顯示人的變因(human variability)是生產力的關鍵因素。亦即,人的社會及心理因素,乃是影響組織工作績效的最重要因素。在這種重視人際關係的前題下,何伊(Wayne K. Hoy)和密斯科(Cecil G. Miskel)指出霍桑實驗學派的主要命題有九:

  1. 非經濟之社會的獎懲會限制經濟誘因的效果;
  2. 與管理人員交互作用時,員工把他們當作非正式團體的成員相看待,而不是把他們看作是各別的個人。
  3. 生產的水準受到非正式組織社會模式所給予的限制,遠較來自員工生理能量者為大。
  4. 專門化並非即能創造最其效能之工作團體的組織。
  5. 員工藉非正式組織以保護自己,並反對獨斷的管理階層所作的決定。
  6. 非正式社會組織會與管理階層交互作用。
  7. 狹窄的控制幅度並非有效視導的一種先決條件。
  8. 非正式領導者往往與正式領導者同等重要。
  9. 個體是主動的個人,而不是被動之機器的輪齒。   

梅由等人經由霍桑實驗所建立的人際關係理論,固然有助於吾人對教育組織中人的行為的了解,但是也存有許多限制。謝文全曾對此一學派的理論及其相關學派的理論(如需要層次論學派、激勵保健學派)提出六點批判:

  1. 偏重組織成員行為之研究而忽略組織結構之探討。
  2. 偏重非正式組織的研究而忽視正式組織的探討。
  3. 偏重精神而輕視物質獎懲之研究與應用。
  4. 強調民主式而非專制式的領導。
  5. 偏重成員需要的滿足而忽略組織目標之達成。
  6. 視組織為封閉而非開放系統。

霍桑實驗學派

目錄

簡介

此實驗實質分為兩個階段進行,但第一次通常被忽略,因為第一次的實驗被視為為了第二次實驗而進行,因此目前所指的霍桑實驗學派基本上是指第二次的實驗階段,主要為1927~1932年。而在此實驗中主要的負責人物有:梅堯(E.Mayo)、狄克遜(W.J.Dickson)以及羅斯勃格(F.J.Roethlisberger)。梅堯:主要負責霍桑實驗的擬定規劃以及工作進行的協調。狄克遜:主要負責實驗工作的執行,為霍桑實驗中主要的研究人員。羅斯勃格:其深受梅堯的教導,因此在梅堯的指導下,被指派為實驗工作的執行人員。(註2)

實驗工作內容

霍桑實驗主要目的在了解成員在團隊裡的組織行為,而利用此實驗結果,取得有效的資訊,了解行政領導的相關啟示。而在實驗內容分為三個步驟進行:1.電話交換器裝配實驗2.面談計畫實驗3.電話總機線路配置實驗。

電話交換器裝配實驗

此實驗過程為六位女工作人員,起初先進行在一般工作模式下的成績如何,接著實驗者在開始控制實驗變項,其中包括工作環境的明亮度、休息時間的長短以及績效獎懲等等,觀察在這項情境的改變後,其工作的績效是否與實驗前相同。此步驟主要目的探究組織的物質環境與其工作績效是否有相關聯性,透過實驗前後的比較,來驗證傳統觀點下所認知的,是否改善工作環境的品質就可提高員工們的工作效率。(註1)

面談計畫實驗

此實驗是透過高階主管來面對面與員工進行訪談,主要內容為聽取員工們對於公司或者組織團隊有何意見,而此實驗結果也發現,被訪談過後的員工,大部分的工作績效是有所提升,且對於公司的向心力也有所提高。

電話總機配線實驗

此實驗中包含基層員工以及兩位管理者,其實驗過程中發現,雖然這幾位員工被視為是一個團隊,但實質在工作中,他們各自分為兩個派系,也就是產生彼此相互競爭的小團體,並且會有對立的情況。另外兩個派系中,也會出現非正式的領導人,通常是最受團體成員們所喜愛,並且具有領導能力與主見,而實驗中也可發現,其影響力確實勝過正式組織內或公司內的高階管理人員。

關鍵字

中文:霍桑實驗學派英文: Hawthorne Experiments School

參考書目

註1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謝文全等人/著,台北市:文景出版社印行,民74出版,民85、87再版。P.71~76註2教育行政學,謝文全著,台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96三版。P.35~36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