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靜電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靜電


教育Wiki

目錄

靜電
1. 是電的一種形式,指當電荷保持靜止時。例如用手帕摩塑膠筆可以產生靜電。因為電子從手帕上移轉到塑膠筆上。而塑膠筆是絕緣體,所以獲得電子後,電子就停留在塑膠筆上不動,而此筆因帶著電子所以可以吸引小紙片。(註1)
2. 某些材料中的電子比較容易移動,另一些材料則沒有這麼容易。金屬的原子中,外層的電子並不是一定要與某一特定的原子束綁在一起,而是可以在這些材料中自由移動。例如金屬由於電的移動而成為好的導電體;基於相同理由,金屬也是好的導熱體,因為它的電子是鬆動的。(註2)
3. 靜電就是當物體彼此摩擦時,帶電荷的微小粒子移動,其結果造成負電荷的缺乏,物體帶正電,或是電子過剩物體帶負電的現象。例如摩擦毛衣引起靜電導致頭髮豎直;或是拖吊毛衣接觸到門把瞬間,被電電到的經驗。(註3)

靜電感應

一個帶電體周圍的區域影響了鄰近的物體。負電場排斥物體中的墊子,所以這些電子都遠離接近負電場的表面,而使物體一端帶正電。相反之,如果是正電荷的物體則會吸引另一物體的電子,而使接近它的表面帶負電,這就是靜電感應。(註1)

電荷

當物體中的原子獲得電子時,物體帶負電荷。這是因為每個電子都帶有為小負電荷。當物體中的原子失去電子時,物體帶正電荷。(註1)

物體有三種方式充電(註2)

1. 接觸:不用經由摩擦,由一物接觸到另一物而轉移。
2. 摩擦:電子藉由摩擦由一物轉移到另一物。
3. 感應:由於從旁邊出現(甚至沒有直接接觸)使電荷將電子聚集或是驅離。

參考書目

註1: 新世紀科學學習百科,內爾阿德利著,初版,台北市:貓頭鷹,民84。
註2:觀念物理V,電磁學.核物理,休伊特著,陳可崗譯,第一版,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台北縣三重市,大和圖書書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銷,2001。
註3:50則史上最偉大的科學理論(物理化學篇),大宮信光作,陳姵君譯,初版,新北市,瑞昇文化,2011.04。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813991

相關閩南語 靜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