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智力因素個別差異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非智力因素個別差異
詞條名稱:非智力因素個別差異
教育Wiki
非智力因素個別差異(nonintellectual factor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
- 歷來心理學家對智力一詞的解釋,各家意見極為分歧。在心理學上正式研究智力並編製智力測驗,完全是基於教育上的需要而開始的。由於在校學生智力高低懸殊,形成教師教與學生學兩方面的困難,因而開始嘗試編製測驗,用以評鑑學生智力,並根據測驗結果進而因材施教。
- 準此而論,教育心理學上所謂非智力因素個別差異概念中的“非智力因素”,自然是指屬於智力因素之外,與學校教育效果有關的其它因素。一般心理學家們公認,如採用學生的智商當做預測其學業成就的指標,其預測效度只能達到0.50左右;用學生智商為指標預測其未來職業成就,其預測效度只能達到0.20左右。
- 因此,要想在教育上真正達成因材施教的理想,除考慮影響教育效果的智力因素之外,也須考慮影響教育效果得非智力因素。對非智力因素個別差異與學校教育的關係,大家應該有以下的認識:
- 1.認識非智力因素在學校教育上的重要性。
- 2.性向與成就的性別差異非智力因素在教育上的含意。
- 3.從“適性而教”的觀點認識性格差異的教育含義。
- 4.了解學生成就動機與學習動機以及其與學業成就的關係。
- 5.了解如何根據學生日常行為表現從而推測其成就動機。
- 6.認識學生自我觀念與學業成就之間的關係。
- 7.認識學生認知類型與學習類型的個別差異與學校教育的關係。
關鍵字
- 中文關鍵字:非智力因素個別差異
- 英文關鍵字:nonintellectual factor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
參考資料
- 張春興著。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2013年二版,頁294,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