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鞠躬盡瘁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鞠躬盡瘁


教育Wiki

目錄

1.出處

「鞠躬」:《論語.鄉黨》(1)入公門,鞠躬(2)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3),行不履閾(4)。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沒階,趨進,翼如也。復其位,踧踖如也。

(1) 典故或見於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2) 鞠躬︰彎腰行禮,此指恭敬謹慎的樣子。(3) 中門:門的中央。(4) 閾:音ㄩˋ,門檻。


「盡瘁」:《詩經.小雅.北山》(1)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鮮我方將,旅力方剛,經營四方。或燕燕(2)居息,或盡瘁(3)事國,或息偃(4)在床,或不已于行(5)。


(1) 典故或見於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2) 燕燕︰悠閒的樣子。燕,音|ㄢˋ。(3) 盡瘁:竭盡心力,乃至於勞病。(4) 偃:音|ㄢˇ,仰臥。(5) 不已于行:在路上不停的奔走。已,止。行,音ㄏㄤˊ,道路。
2.說明

  比喻恭敬謹慎,不辭勞病地貢獻心力。

 「鞠躬盡瘁」係由「鞠躬」及「盡瘁」二語組合而成。「鞠躬」見於《論語.鄉黨》,文中敘述孔子在進入君門的時候,態度很恭謹,彷彿國君的門容不下他的樣子。他不站在門的中央,走路時不踏上門檻。「盡瘁」則見於《詩經.小雅.北山》,詩歌內容是行役者對國君分配勞役不均所發出的感嘆。文中說到有些人安逸地在家休息,有些人卻因為盡力於國事乃至於生病;有些人每天過著高枕無憂的日子,但有些人卻必須日夜不停地奔走四方。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鞠躬盡瘁」,用來表達恭謹戒慎,不辭勞病地貢獻心力。在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中,諸葛亮在考察了當時的局勢環境後,認為以他的能力,以及許多未能預料的演變,都不足以能夠抵抗強敵。儘管如此,他仍表明了自己的決心,只求竭盡所能。原文中的「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其實就是現在常用的「鞠躬盡瘁」的意思。
3.故事內容
 見說明。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竭盡全力、摩頂放踵、殫精竭慮

相反詞

 敷衍塞責


5.例句
 老王畢生都在為改善山區居民生活而奔波,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