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領導行為論時期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領導行為論時期


教育Wiki

領導行為論時期

目錄

時代演變

由於領導特質論的研究並未完善,尤其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人們更加深感其不完備之處,尤其是當時著名的領導者,希特勒造成了領導者特質讓人們產生懼怕,深感單靠領導者的本身,是無法有效而完善的領導,而且容易造成領導者特質不完善的深淵裡,從此人們對於領導的途徑,開始由尋找誰是領導者改變成為了領導者應該做些什麼,也就是從領導特質論,轉變到領導行為論。

領導行為

領導行為的意思就是指領導者在各種情境中,所表現出來的作為。行為論者利用腳色理論說明了領導的本質,領導者所需做的,即是扮演仲裁者的角色,協調並統整個人需要及機構目標的兩個層面。此時期最具代表的研究乃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企業研究中心的研究,根據此對於領導行為的研究結果,其將之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倡導跟關懷,倡導於自於倡導結構之簡稱,意思為領導者為達到組織目標所進行之所做所為,至於關懷,則是領導者對於成員的需要給予適切幫助而產生的領導行為,二者大略說明了領導者在情境中之行為的大略分析,因此行為論當以此大學之論述作為代表。

結論

此時的觀點仍舊停留在一個面向的關注,因此還是有許多的漏洞存在,再者行為乃是外顯之表現,卻未能探究其內心的疑慮,難免不容易深刻體會用意,而誤用了領導者之行為,並且領導者在情境下所作之行為固然重要,但忽略了何種情境,情境為何的研究,卻是ㄧ大漏洞,因此後續發展出了情境領導理論。(注2)

關鍵字
中文:領導行為論時期
英文:leadership behavior period
參考書目
註1 wayne k hoy(2006)。教育行政學,頁503-506。麗文文化事業。
註2 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頁236-237。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