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類推反應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類推反應


教育Wiki

類推反應

目錄

前言

對於以前從來遭遇過的情境,由什麼決定反應的方式?桑代克認為我們就以前所遭遇的情境與現在情境的關係來反應。在

熟悉及不熟悉的二個情境間的遷移量,由兩個情境中共同元素的多寡來判定。此即桑代克聞名的訓練遷移的共同元素論。

人物理論

桑代克以其遷移理論,反對長期以來以形式訓練說為基礎的遷移。如第三章所述,我們了解形式訓練以官能心理學為基

礎,後者主張人類的心智是由許多不同的官能所組成,這些官能包括注意、推理、判斷和記憶。一般相信這些官能經由練

習而強化,例如,練習推理可以使一個人成為較有理心的人;是以學數學與拉丁文證明可強化個人的推理和記憶的官能。

此一觀點為什麼被稱為教育上「心智肌肉」探討法,便顯而易見,因其主張心智官能可因訓練而加強,好比人們透過練習

可以強化他們的二頭肌一樣。

舉例

此一觀點亦主張,假如學生被迫在校內解決許多難題,他們在校外,將成為有能力的問題解決者。桑岱克以為在教育上很

少發現如是容易類化的證據。事實上他認為與其說教育可獲得一般性的技巧,不如說可獲得專門性的技巧。他說道:一個

頂尖的音樂家,在其他方面卻是一個低能;他可能是個資優的詩人,但對音樂卻一無所知;可能對數學有驚人的記憶力,

而在方位、作詩方法、臉孔的記憶方面,卻是平凡出奇;學童們可能在自然科學方面的推理令人驚嘆,而在文法上的表現

卻是平凡的;那些擅長於繪畫的人,卻拙於舞蹈。

關鍵字
中文: 類推反應
英文: Analogy reaction
參考書目
註1王文科(1989)。學習心理學,頁80-81。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