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馬斯洛(A._Maslow)_需求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馬斯洛(A._Maslow)_需求論


教育Wiki

需求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 theory),由美國著名猶太裔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是研究組織激勵時應用最廣泛的理論。


目錄

理論內容

需求層次理論是解釋人格的重要理論,也是解釋動機的重要理論。其提出個體成長的內在動力是動機。而動機是由多種不同層次與性質的需求所組成的,而各種需求間有高低層次與順序之分,每個層次的需求與滿足的程度,將決定個體的人格發展境界。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劃分為五個層次,由低到高,並分別提出激勵措施。


生理需求

級別最低,如:食物、水、空氣、性慾、健康


  • 未滿足生理需求的特徵:什麼都不想,只想讓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觀明顯變得脆弱。

例如:當一個人極需要食物時,會不擇手段地搶奪食物。人民在戰亂時,是不會排隊領麵包的。

  • 以生理需求來激勵下屬時,假設人為報酬而工作
  • 激勵措施:增加工資、改善勞動條件、給予更多的業餘時間和工間休息、提高福利待遇


安全需求

同樣屬於低級別的需求,如: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錢。

  • 缺乏安全感的特徵:感到自己對身邊的事物受到威脅,覺得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險的。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危險的、而變的緊張、徬徨不安、認為一切事物都是「惡」的。例如:一個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受到老師不公平的對待,而開始變的不相信這社會,變的不敢表現自己、不敢擁有社交生活(因為他認為社交是危險的),而藉此來保護自身安全。

一個成人,工作不順利,薪水微薄,養不起家人,而變的自暴自棄,每天利用喝酒,吸煙來尋找短暫的安逸感。

  • 激勵措施:強調規章制度、職業保障、福利待遇,並保護員工不致失業,提供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退休福利、避免員工收到雙重的指令而混亂。


社交需求

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的需求


  •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徵:因為沒有感受到身邊人的關懷,而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活在這世界上。例如:一個沒有受到父母關懷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在家庭中沒有價值,所以在學校交朋友,無視道德觀和理性地積極地尋找朋友或是同類。譬如說:青少年為了讓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幫別人做牛做馬,甚至吸煙,惡作劇等。
  • 激勵措施:提供同事間社交往來機會,支援與贊許員工尋找及建立和諧溫馨的人際關係,開展有組織的體育比賽和集體聚會


尊重需求

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成就、名聲、地位和晉升機會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


  • 缺乏尊重需求的特徵:變的很愛面子,或是很積極地用行動來讓別人認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虛榮所吸引。例如:利用暴力來證明自己的強悍、努力讀書讓自己成為醫生、律師來證明自己在這社會的存在和價值、富豪為了自己名利而賺錢,或是捐款。
  • 激勵措施:公開獎勵和表揚,強調工作任務的艱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頒發榮譽獎章、在公司刊物發表文章表揚、優秀員工光榮榜


自我實現需求

最高層次的需求,包括針於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項需求都能滿足,最高層次的需求方能相繼產生,是一種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實現,發揮潛能等。


  • 缺乏自我實現需求的特徵:覺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虛感給推動著,要自己去做一些身為一個「人」應該在這世上做的事,極需要有讓他能更充實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讓一個人深刻的體驗到自己沒有白活在這世界上的事物。也開始認為,價值觀、道德觀勝過金錢、愛人、尊重和社會的偏見。例如:一個真心為了幫助他人而捐款的人。一位武術家、運動家把自己的體能練到極致,讓自己成為世界一流或是單純只為了超越自己。一位企業家,真心認為自己所經營的事業能為這社會帶來價值,而為了比昨天更好而工作。
  • 激勵措施:設計工作時運用複雜情況的適應策略,給有特長的人委派特別任務,在設計工作和執行計畫時為下級留有餘地


超自我實現

馬斯洛在晚期時,所提出的一個理論。


這是當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充分的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求時,所出現短暫的「高峰體驗」,通常都是在執行一件事情時,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時,才能深刻體驗到的這種感覺,通常都是出現在藝術家、或是音樂家身上。例如:一位音樂家,在演奏音樂時,所感受到的一股「忘我」的體驗。一位藝術家在畫圖時,感受不到時間的消逝,他在畫圖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跟一秒一樣快,但每一秒卻活的比一個禮拜還充實。


批評與評論

  1. 理論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2. 高層次需求未必只出現在低層次需求滿足之後(馬斯洛本人也有提到這點,譬如生理需求若是到達20時,安全需求會出現5,愛的需求有可能會出現1
  3. 需求歸類可能重疊(在馬斯洛研究發表中,也有提出類似的觀點:一個人對性慾的要求不僅是性慾而已,也可能包括了尊重與安全感)
  4. 缺少研究支持該理論的有效性
  5. 片面強調了個人內在價值的實現,忽視了社會理想對人的積極性的作用。
  6. 把人的需要看作是自然稟賦的。
  7. 對潛意識探討的匱乏使這種論述顯得不甚完整。
  8. 沒有估計某些需要實現中的受挫也可能激起藝術家創造的動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