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龍門國中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龍門國中


教育Wiki

目錄

校史沿革與發展

本校創立於民國93年8月,由 戴雪卿 女士擔任第一任校長,在其擔任本校籌備處主任期間,新建校舍、充實設備、美化綠化環境,使本校成為臺北大都會中學校校舍建築的典範。其自接任本校首任校長以來,以打造龍門成為「多元、適性、卓越、均衡」的優質學校為目標。95年8月 王意蘭 女士繼掌第二任校長迄今,以強化學校行政管理,加強行政品質與績效為首要工作。同時,提昇及落實教師專業進修研習風氣,帶動教師朝數位化課務研發與教學創新之路邁進;在學生學習方面,強化學生生活教育,並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舞台,以引導學生往適性均衡的全人教育方向發展,打造龍門成為「多元、適性、卓越、均衡、創新」的優質學校為目標。


龍門國中簡介

地理位置:本校位於大安區中心地段,東鄰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暨附小學,西向建國南路,北隔安東市場、和平東路與文化大學城區部相鄰,南鄰南區憲兵司令部與台灣大學。校地北側約500公尺處有台北市立圖書館,東側有科技大樓,西北角臨大安森林公園,此外,本區尚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科技大學以及淡江大學城區部等學術機構,學風鼎盛,人文薈萃。

學校規模:現行編制教師110(含強制控管3人)位,職員(含人事會計)人員23位,工友4位,總計133人

建築形式:龍門國中校舍建築融合了傳統建築元素而又深具現代感,氣勢雄偉而又婉約雅緻。不論造型色彩或校園景觀,均以打造優質教育環境為目標,提供學子們豐富多元、適性發展的學習環境,使龍門國中的校舍建築成為二十一世紀國際大都會中校舍建築的典範。

校地面積:34,613平方公尺

建築結構:SRC結構高度29.2公尺

樓層概況:地下二層、地上最高七層

建築空間:含普通教室60間、專科教室39間、多功能複合教室4間、教學資源中心(圖書館)、演講廳、行政辦公室、戶外運動場及其他服務空間。活動中心:含溫水游泳池及綜合球場,溫水游泳池(15X25公尺)另設有水療中心烤箱、蒸氣室、按摩池。

古今融合:位於校地內的「市定古蹟龍安坡黃宅濂讓居」是學校的寶貴資源,於93年5月修護完成,已對外開放參觀,社區民眾及鄰近中小學學生參觀者眾,已成為社區文史教育中心。古蹟鄉土教學亦成為學校本位課程的重要內容,龍門國中建築揉合傳統與現代的設計,巧妙的結合這看似矛盾相悖的兩個元素,呈現非常人性化、充滿藝術氣質、符應師生教學需求的現代化風貌。學校成立:93年7月底各標工程陸續完工,93年8月「龍門國民中學」正式成立。學區含龍門里、龍生里、龍淵里、新龍里、龍坡里、大學里、龍泉里、臥龍里(5=8鄰)。

招生狀況:龍門國中93年8月正式成立,第一年招生共18 班,94學年度再增15班,95學年度起每年招收新生16班,目前學校總班級數普通班48班、特教1班、學困1班共計50班,學生人數達一千七百餘人,為一所年年額滿學校。

教職員工編制數:職工 24人(含校長),教師 109人,共計133人。    

校舍使用狀況:運動場及戶外空間課後提供社區民眾休閒運動使用,活動中心體育館課後則對外開放租借,目前已全部滿檔租借。游泳池則委外經營管理(OT案),上課期間歸學校師生使用。

校歌:抬頭挺胸 精神抖擻 我們來到龍門 築一個夢校舍宏偉 古蹟悠久 置身其中 心開闊快樂學習 如沐春風 徜徉書香 滿收穫盡情揮灑 自己的天空 魚躍龍門 化為龍

願景:

多元:多元學習舞台

適性:適性教學環境

卓越:卓越才能展現

均衡:均衡全人教育

創新:創新校園文化


獲獎記錄:

截至民國98年6月止,有97學年度臺北市中小學學校網站評選特優2007教育部綜合領域課程示例研發典範學校2007臺北市健康促進績優學校臺北市97年度推動認輔工作績優學校2008臺北市品格教育績優學校第8屆、第9屆臺北市教育創新與行動研究團體績優學校2008臺北市校園營造優質學校2009臺北市學生學習優質學校臺北市98年度優質學校評選,通過學生學習向度決選,為臺北市唯一一所獲獎國中!


學校特色

臺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校務發展與特色一、校務發展目標:1、提升行政績效:建立各項作業標準化流程,行政資料建檔縮短服務案件時間,強化門禁安全及電話禮貌。2、優質課程發展:(1)結合校園古蹟環境教育,培訓古蹟導覽師生, 發展校本課程。(2)建立本校學生領域學習指標,指定學生國文應閱讀書目及應會的文章及詩詞篇數及篇目。(3)強化教師專業發展:建立教師教學檔案,導師建立班級經營檔案,開發領域題庫資料庫,開發領域e化教學教材。3、教師專業教學:結構性教學-適合學生能力需求;創意教學-發揮學生多元智能。教師均能具備有良好班級經營能力與溝通能力,充分尊重學生個別差異,以帶好每一個孩子。4、學生品格教育:規範及輔導學生應有的倫理、禮貌與尊重,培養其榮譽心與道德感,並養成愛物惜物的正確價值 觀。5、親師資源統整:結合社區資源及家長,擔任交通義工、圖書志工、輔導志工、社區志工、園藝志工等,並與家長會、教師會通力合作,以利資源共享。6、營造安全、溫馨、藝術創意、科技的校園:防範校園死角,注重設施器材安全以維護師生安全;營造親師及師生間溫馨和諧的氣氛;建置美輪美奐校園,例如:以美術創作作品及公共藝術妝點校園;室內及戶外栽種綠色植物;建立雨水貯留系統及說明牌;建立e化科技及人文校園等。二、學校特色

(一)特色課程:綜合活動領域統整課程為本校特色課程,以「領域教學、教師協同」,「自編教材,師生共寫教科書」方式,引導學生透過體驗、實踐與省思的心智與行為運作活動。曾獲94年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96 年榮獲教育部綜合領域師培聯盟頒發『典範教學示例學校』認證。(二)校園建築:位於校地內的「市定古蹟龍安坡黃宅濂讓居」是學校的寶貴資源,於93年5月修護完成,目前對外開放參觀,社區民眾及鄰近中小學學生參觀者眾,已成為社區文史教育中心。古蹟鄉土教學亦成為「學校本位課程」的重要內容。(三)公共藝術:本校公共藝術提前於校舍景觀規劃時同步進行,目的即在於讓藝術與景觀整體配合與規劃,從視覺與環境之合作,塑造學校文化藝術之蘊意,除藝術品之設置外,並整體設計學校識別系統及空間動線指標,裝置校園內倍增美感。96年駐校藝術家林世雄先生帶領團隊裝置、點綴學校閑置空間。在公共藝術表象上,目前臺北市無人能出其右。(四)學生社團:本校的活動課程以「五育均衡發展」的方向規劃,共設立31個多元化社團,性質包含學術性、科學性、藝文性、體育性等,完全以學生興趣為導向。因此,每週的社團課程,為學生最喜愛的活動課程。以「戲劇社」社團為例,95年參與「反思家庭暴力全國戲劇競賽活動」,榮獲全國第一名。(五)健康促進:旨在發展多元層面、多元策略、多元評價的整合型學校健康促進計畫,執行策略包括教育層面及政策層面;教育層面運用之策略主要為課程介入、活動介入及媒體傳播,以增進學校成員之健康知覺、知識、態度、價值觀、技能並建立良好之健康行為及生活習慣,進而提升身體、心理、情緒及社會之全人健康狀態。本校成立以來所獲榮譽如下:94年菸害防制創意教學活動設計全國第一名(綜合、健體);臺北市健康體位陽光學子選拔賽第一名、第四名;95學年度教育部健康促進校種子學校、臺北市教育局健康促進校種子學校、95年度Greateach『創世紀』優等(綜合領域)、臺北市行動研究『創世紀』優等(綜合領域)、大安菸消雲散拒菸創意競賽戲劇第二名;96學年度臺北市健康促進學校中心學校、96年Greateach『Green龍門』優等(健體領域)、臺北市行動研究『Green龍門』特優(健體領域)、Greateach『食尚龍門』特優(綜合領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