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CIPP評價模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CIPP評價模式


教育Wiki

CIPP評價模式

CIPP是由背景評價(context evaluation)、輸入評價(input evaluation)、過程評價(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評價(product evaluation)這四種評價名稱的英文第一個字母組成的縮略語。斯塔弗爾比姆認為,評價不應侷限在評定目標達成的程度,而應該為課程決策提供有用信息的過程。因而他強調,重要的是為課程決策提供評價材料。CIPP模式包括收集資料的四個步驟:
第一,背景評價,即要確定課程計畫實施機構的背景,明確評價對象及其需要;明確滿足需要的機會;診斷需要的基本問題;判斷目標是否已回答了這些需要。背景評價強調,首先應根據評價對象的需要對課程目標本身作出判斷,看這兩者是否一致。
第二,輸入評價,主要是為了幫助決策者選擇達到目標的最佳手段,而對各種可供選擇的課程計畫進行評價。這個階段可以被理解為是課程計畫的可行性評價。
第三,過程評價,主要是通過描述實際過程來確定或預測課程計畫本身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為決策者提供如何修正課程計畫的有效信息。
第四,成果評價,即要測量、解釋和批判課程計畫的成績。它要收集與結果有關的各種描述與判斷,把它們與目標以及背景、輸入和過程方面的信息聯繫起來,並對他們的價值和優點作出解釋。
CIPP評價模式考慮到影響課程計畫的種種因素,可以彌補其他評價模式的不足,相對來說比較全面。但由於它的操作過程比較複雜,難以被一般人所掌握。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背景評價、輸入評價、 過程評價、成果評價
英文關鍵字:(context evaluation)、(input evaluation)、(process evaluation)、(product evaluation)、CIPP
參考資料
施良方著。課程理論,1999年初版,頁192-193,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