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Wi-Fi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Wi-Fi


教育Wiki


是Wi-Fi聯盟製造商的商標可做為產品的品牌認證,是一個建立於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區域網路設備。基於兩套系統的密切相關,也常有人把Wi-Fi當做IEEE 802.11標準的同義術語。

並不是每樣符合IEEE 802.11的產品都申請Wi-Fi聯盟的認證,相對的缺少Wi-Fi認證的產品並不一定意味著不相容Wi-Fi設備。

IEEE 802.11的設備已安裝在市面上的許多產品,如個人電腦,遊戲機,MP3播放器,智慧型手機,印表機以及其他週邊設備,和新筆記型電腦。

Wi-Fi聯盟成立於1999年,當時的名稱叫做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WECA)。在2002年10月,正式改名為Wi-Fi Alliance。

由來
Wi-Fi這個術語是指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類似歷史悠久的音訊設備分類:長期高保真(1930年開始採用)或Hi - Fi的(1950年開始採用)。即使Wi-Fi聯盟本身也經常在新聞稿和檔案中使用」無線保真」這個詞,Wi-Fi還是出現在ITAA的一個論文中。然而,根據菲爾貝朗格的語句,Wi-Fi術語應該是沒有任何意義的。IEEE 802.11第一個版本發表於1997年,其中定義了介質存取接入控制層和物理層。物理層定義了工作在2.4GHz的ISM頻段上的兩種無線調頻方式和一種紅外傳輸的方式,總資料傳輸速率設計為2Mbit/s。兩個裝置之間的通訊可以自由直接(ad hoc)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BS)或者存取點(Access Point,AP)的協調下進行。

1999年加上了兩個補充版本:802.11a定義了一個在5GHz ISM頻段上的資料傳輸速率可達54Mbit/s的物理層,802.11b定義了一個在2.4GHz的ISM頻段上但資料傳輸速率高達11Mbit/s的物理層。

2.4GHz的ISM頻段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通用,因此802.11b得到了最為廣泛的應用。蘋果公司把自己開發的802.11標準起名叫AirPort。1999年工業界成立了Wi-Fi聯盟,致力解決符合802.11標準的產品的生產和裝置相容性問題。Wi-Fi為制定802.11無線網路的組織,並非代表無線網路。


用途

網路連結

  • 具Wi-Fi功能的設備:如個人電腦,遊戲機,智慧型手機或數字音訊播放器可以從範圍內的無線網路連接到網路。其覆蓋範圍的一個或多個(互聯)接入點–稱之為熱點 - 可以組成一個面積小到幾間房間,或大如許多平方英里。覆蓋的面積較大,可能取決於接入點的一組重疊的覆蓋範圍。Wi-Fi技術已被用於無線網狀網路,例如,在倫敦,英國。除私人家庭和辦公室使用外,Wi-Fi無線網路還可以提供公眾訪問的熱點免費使用或各種商業服務。
  • 組織和企業:比如機場,酒店,餐館等經常提供給來訪者免費的熱點,以吸引或協助客戶。商家會依愛好者或希望提供服務,甚至以促進企業在某些領域有時會提供免費的Wi-Fi接入。目前在中國,許多大型的酒店和商場的內部,一般都會覆蓋有免費開鎖的Wi-Fi熱點供來訪者登入網際網路。Wi-Fi的(Muni - Fi)的項目已經開始截止至2008年已超過300個城市參與。2010年捷克共和國已有1150家Wi-Fi網服務供應商。
  • 路由器,結合了數字用戶線調製解調器或電纜調製解調器和Wi-Fi接入點,通常設置在家庭房屋、酒店客房或其他場所,可以提供網際網路接入和網際網路絡的所有設備連接(無線或有線)。但因為家用無線路由器的功率較小,所以其訊號覆蓋範圍、訊號強度也很小。隨著MiFi和WiBro(便攜式Wi-Fi路由器)的出現可以很容易地創建他們自己的Wi-Fi熱點透過電信網路連接到網路。現在,許多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也可以充當一個小型的無線路由器,供周圍的裝置接入網際網路。例如:iPhone、Android、Symbian和WinMo。
  • 你也可以使用ad - hoc模式為客戶端到客戶端連接Wi-Fi設備,無需路由器。Wi-Fi無線連接的地方,也含蓋了浴室,廚房和花園棚屋使網路無所不在。

城市的Wi-Fi覆蓋

在21世紀初期,世界各地許多城市宣布,計劃全市範圍的Wi-Fi網路。這被證明是比最初發起人設想的更為困難,結果,大多數的這些項目取消或無限期擱置。但是有幾個是成功的,例如在2005年,美國加州Sunnyvale,成為第一個在美國的城市,提供全市免費無線網路連接。2010年5月,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承諾Wi – Fi的普及,到2012年。無論是倫敦金融城,或伊斯靈頓已經有廣泛的室外Wi-Fi覆蓋全球已建和建造中的Wi-Fi城市已經超過500個,其中覆蓋率最高者為台北市,其已達到全市已有4000個無線存取點(AP, Access Point),未來將至10000個,覆蓋率達到90%,全球主要的城市多已有Wi-Fi技術,如倫敦、紐約、台北、香港、新加坡、漢堡、巴黎、華盛頓、上海等。杭州市於2012年10月30日免費向市民和遊客開放WiFi,成為中國大陸首個免費開放WiFi的城市,免費WiFi覆蓋杭州主城區220平方公里的面積(以室外為主,商場、咖啡館、居民區等地暫不能使用),有2000個站點,主要面向手機和平板電腦。

校園的Wi-Fi覆蓋

卡內基美隆大學於1994年在其匹茲堡校區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線網路,比起源於1999年的Wi-Fi品牌還要早。現在大多數校園已具無線上網。在臺灣的許多大學圖書館內,也專門設有有免費Wi-Fi熱點,提供給學生使用。2000年,費城德雷克塞爾大學創造了歷史,成為美國第一個提供完全校園無線網路覆蓋的主要大學。

電腦對電腦直接通訊

Wi-Fi無線通訊也可以直接不需通過接入點傳出從一台電腦到另一台。這就是所謂的Ad - hoc模式的Wi-Fi傳輸。這種無線ad - hoc網路模式已經證明多人的歡迎,掌上遊戲機,如任天堂的DS,數位相機和其它消費電子設備。同樣,Wi-Fi聯盟推動一個新的發現和安全的方法規範稱為Wi-Fi Direct 直接進行檔案傳輸和媒體共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