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向上管理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向上管理


教育Wiki

向上管理:如何讓主管看到你的表現?不管是傾聽、認清好或壞老闆的區別、上司管理,或是爭取加薪,找出你與上司的期望之差距,邁向更圓滿的個人晉升。



向上管理 (Managing Upward)

在「職場關係生存術」中最常被提及的「向上管理」,說穿了其實就是「管理期望」—「管理老闆對你的期望」,看你是不是會站在老闆想達成的目標去想事情。不過,「向上管理」不等於拍馬屁,但是「向上管理」是會擴展你的影響力。


期望管理,平日的溝通工夫絕對不可忽略。因為多數時候,讓事情成功的關鍵,不在提出的目標夠不夠正確,而在事前與過程中能不能先取得上司信任。


許多人的觀念都以為只有上司管理部屬,其實一個積極的部屬也應學習「向上管理」技巧,說白一點也就是管理上司。雖然管理上司在現實上效果及範圍都會受限,但經由努力、溝通取得上司對部屬的信任是必然的途徑。


上司和部屬的工作關係的改善,通常必須靠上司主動,但是在「向上管理」把這個責任丟給部屬。其主要目的在於指導部屬必備的技巧以有效管理自己的行為,因為:部屬和上司關係的好壞,有百分之五十掌握在部屬的手中;而部屬又可百分之百控制自己的行為。部屬對待上司的行為能指引上司如何來對待部屬。


向上管理的生存之道就是「認清處境、因人制宜」。


當身為一個領導者,當作其該做之事,不該做之事不應去涉及,不去談論。身為一個領導者,當「向上管理,向下領導」。


當你的工作能力受到上司賞識,而被晉升為主管時,你可能會發現工作能力≠管理能力,而且手頭事務繁多,除了專業能力,還要領導部屬、編列預算等。


「在十倍速變動的時代,知識是會折舊的,」經理人如果沒有隨時UPDATE(更新)、UPGRADE(升級)知識,當遊戲規則改變時,自己都還弄不清楚。


提升你的管理指數,管理與溝通是主管兩大必備才能。「單有專業能力是不可能當主管的!」,除了專業能力之外,「管理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是主管不可或缺的另外兩把刷子。


主管必須要會「管理」,「包括時間管理、行政事務管理,甚至資訊途徑的取得等」。


而在人際方面,「領導及溝通很重要」,不僅要與部屬溝通良好,還要向上溝通,懂得向上管理的技巧。「上司也有脾氣,對工作也有期待」,因此向上溝通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在高階管理層該注重的亦不外乎「管理策略」以及「領導統御」;


管理策略:「如果只注重專業領域,可能就會只是個技術專才﹔決策能力是主管必備的。」


領導統御:「發展完全領導技巧,帶領經理人有效發揮向下總理員工職能、向上管理上司的藝術,成為經理人中的經理人。」


ING安泰人壽(*)總裁潘燊昌,身為外商公司在亞洲的高階員工,潘燊昌深諳向上管理之道,他認為「管理老闆比管理部屬更重要」,潘燊昌剛到台灣開拓市場時,雖然老闆對他的期望只需每3個月報告一次就好,但潘燊昌卻每個月主動讓老闆知道他的工作狀況。


為了提供完整清楚的數據分析,讓老闆在做決策時,處於訊息充分的安全條件裡,潘燊昌目前還另外花錢請一個MBA高材生幫他寫分析報告。這就是要主動讓老闆瞭解你。


他認為,表面上這是讓主管可以掌握整個方向,實際上卻是在累積你對主管的影響力,讓他放心授權。不僅如此,積極管理老闆對你的期望、建立影響力,有時也包括老闆的同儕。


潘燊昌的積極,背後的體認非常清楚——「主管和員工面對面的機會其實很少,員工要自己主動讓老闆瞭解你」。即使再高階的經理人都要做這個功課。


根據觀察與老闆相處頻率較低的同儕會發現,「每一次接觸,都是老闆在定義你的時候。」平日接觸機會越少,不能失誤的成本相對越高。反之,如果老闆平日對你瞭解較多,容忍犯錯的彈性與授權空間自然較大。


但是,不要以為老闆「都」知道或「應該」知道你在做什麼,他對錯誤的容忍度或可以給的表演舞台,某種程度上員工可以自己去影響。


有了這層認識後,許多經理人都同意向上管理可為專業帶來正面的加分效果,但是向上管理也絕不等同於「拍馬屁」,因為最根本的核心依然是每個人的專業能力。主管在他的主管面前也要生存,絕不會因為喜歡一個人,就不在乎他的工作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