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名稱:桓夫
教育Wiki
目錄 |
桓夫
生平:
桓夫即陳千武,本名陳武雄,以筆名桓夫寫作現代詩,以陳千武的名字寫小說。一九二二年生於南投名間,就讀台中一中時,舉家搬遷豐原,就讀間開始廣泛閱讀文學作品,並試寫新詩、短歌與日本小說。當時,作家楊逵於學校附近經營花園,陳千武課後經常前往,與楊逵、葉陶夫婦一起勞動,暢談文學,這段經驗,對於他日後文學觀的形成有極重要的影響。而作家張文環,也是陳千武特別懷念的文壇前輩,他的提攜與照顧,使青年時期的陳千武,毅然決然地發願走上文學之路。陳千武就讀台中一中五年級時,正好逢上日本政府積極推動「改姓名運動」,透過各種管道利誘威嚇,改台灣姓名為日本姓名,陳千武在台中一台校內開始帶頭反抗此政策,因而遭到學校以留校查看懲處,其後陳千武被記以操行成績丙等畢業,無法繼續升學。畢業後,入台灣製麻會做機械工,次年即被徵調為「台灣特別志願兵」,前後四年,經歷太平洋戰爭,並成為戰俘,輾轉於南洋群島的戰場與集中營,至戰後一年,一九四六年,被遣返台灣。這次戰火經驗,不僅在陳千武的左手臂上留下永遠的傷痕,同時也一生烙印在這個殖民地子民的心中。一九四六年六月,即吳濁流創刊(台灣文藝)之後兩個月,陳千武鑒於台灣新詩園地的缺乏,與中部作家詹冰、林亨泰等人創設「笠詩社」,發行同人雜誌(笠詩刊),為戰後本土詩社的先聲,至今仍在持續發刊中。一九七六年,陳千武創辦台中市文化中心,成為台灣各地文化中心的濫觴,該中心其後改稱<文英館>,改名後,陳千武仍然擔任館長,至一九八七年退休。退休至今,陳千武仍然創作不輟,履行著自己的寫作計劃,同時擔任靜宜大學駐校作家,與青年學生在校園內談詩論文,恍如當年自己與楊逵、張文環的忘年情感,激萌他不竭的創作動力。
評價:
陳千武作為一個跨越世代及跨越語言的台灣作家,戰後勤學中文,創作新詩、小說、兒童文學與翻譯不輟,創作力豐富。曾獲吳濁流文學獎、洪醒夫文學獎等多種獎項。著有詩集(媽姐的纏足)等多本,小說集(獵女犯),最近改題為(活著回來),重新出版,該書包含十五個短篇小說,是台灣志願兵活生生血淋淋的太平洋戰爭經驗,同時也是一個作家對於戰爭、人性,以及生命本質深沈的思索。
作品:
《若櫻(與賴襄欽作品合集,日文》《花的詩集 (日文)》《不眠的眼》《密林詩抄》《野鹿》《剖伊詩稿》《媽祖的纏足》《安全島》《愛的書籤》《東方的彩虹》《寫詩有什麼用》《陳千武作品選集》《禱告》《搭乘木筏船》《陳千武精選詩集》《透明相思(華、日對照)》《繽紛即興詩集》《拾翠逸詩文集》《吾鄉詩畫集》《暗幕的形象》《富春的豐原》《獵女犯》《台灣原住民的母語傳說》《台灣民間故事》《檳榔大王遷徒記》《台灣平埔族傳說》《獵女犯》(台灣特別志願兵的回憶)《陳千武集》《情虜》《現代詩的探求》《詩思隨筆集》《現代詩淺說》《台灣新詩論集》《詩文學散論 》《詩的啟示》《詩走廊散步》《藝文沙龍》《童詩的樂趣》《兒童寫給母親的詩》《海流1﹒2﹒3集》《我心目中的爸爸》《小學生詩集(一至四集)》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