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畢卡索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畢卡索


教育Wiki

畢卡索(Pablo Picasso,西元1881-197年)為 西班牙畫家、雕塑家,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註一]

目錄

生平概述
畢卡索於西元1881年出生於西班牙的馬拉加,因為父親為美術學校的素描教師之故,他很早就受到父親的培養、啟發,十四歲時就獲得巴塞隆納畫展的第三名,並決心前往藝術核心之都——巴黎深造。畢卡索往後的藝術生命可分為下列幾個時期:
  • 藍色時期(1901-1904):初至巴黎時,仍貫有西班牙畫家作畫的特質——貧窮、寂寞,以憂鬱的藍色單色調為主。
  • 玫瑰時期(1905-1906):又稱為小丑時期,作品較為柔和、明亮予人飄忽不定之感。
  • 原始時期(1907-1908):為畢卡索藝術的轉捩點。
  • 立體主義時期(1909-1914):為一對於野獸派的反動。
  • 鉛筆畫像時期(1915-1920):往新古典主義靠攏。
  • 古典時期(1918-1925):畢卡索探索傳統的過程。
  • 變形時期(1925-二戰期間):又稱怪誕複象時期。
  • 表現主義時期(二戰期間-1948):在戰爭期間顯現其人道關懷精神。
  • 田園時期(1948-):年事已高的畢卡索進入安詳、和諧的繪畫時期。
藝術風格
畢卡索成名甚早、作品量多質精、涉略風格眾多,他的創作方式包括油畫、石版畫、銅版畫、樹膠水彩畫、鉛筆畫、鋼筆畫、水墨畫、炭筆畫、剪貼、雕塑、陶器等。[註二]
畢卡索追求創作上的自由,任由他的天賦歷經自然主義、表現主義、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抽象主義、自然主義的洗禮、盡情探索,他為自己下了一個最好的註解:「重要的不在於一個藝術家做了什麼,而在於他是什麼人」[註一]重點不在一連串的風格變化,而是畢卡索的性格驅使他如此罷了。
重要作品

<亞維濃的姑娘>、<格爾尼卡>、<海濱奔跑的兩個女人>、<裸女>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畢卡索
英文關鍵字:Pablo Picasso
參考資料
[註一]邢豔(2010)。繪畫頑童畢卡索。臺北:驛站文化。頁2、7。
[註二]何政廣/編(1996)。畢卡索。臺北:藝術家。頁12、20-107
馮作民/譯 何恭上/編(1996)。西洋繪畫史。臺北:藝術圖書。頁212。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0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