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名稱:白蓮教起事
教育Wiki
目錄 |
元末,政治腐敗,通貨膨脹,加上天災、饑饉、瘟疫流行,各地農民暴動頻頻發生。匯集這些小暴動而成大勢力的是秘密宗教組織─白蓮教。白蓮教據稱緣於南宋紗門茅子元的「白蓮菜」。白蓮教宣揚說:「天下大亂,彌勒下世,拯救眾生。」亦即以彌勒信仰為團結的核心,並以否定現世的彌勒下凡為救贖的基礎,身遭統治者的蹂躪的農民很容易接受,聲勢日大。其後白蓮教又加入了源自波斯的摩尼教(明教)因素,而於「彌勒下凡」之外加上了「明王出世」的觀念,認為此世有明暗兩種勢力,明是善,暗是惡,若彌勒下凡,明王出世,則明勝暗,而極樂淨土出現。這種否定現狀的救贖觀使到處散布的農民暴動逐漸集中在白蓮教的勢力圈中。1351年,黃河氾濫,流民大量產生,元廷徵華北民夫、士兵修築黃河堤防,白蓮教教主韓山童(註1.)欲趁此時機起事,事蹟洩漏,韓山童被捕,其妻楊氏帶著兒子韓林兒逃往河南。山童門人劉福通等見時機緊迫,乃據潁州(安徽阜陽縣)起事,以紅巾纏頭,故稱紅巾軍,是為冬戲紅巾軍;稍後,徐壽輝(註2.)等具長江中游的蘄州(湖北蘄春縣),亦稱紅巾軍起事,是為西系紅巾軍。不久西系紅巾軍推徐壽輝為皇帝,建「天完」國,勢力由兩湖擴及於江西。1352年,濠州(安徽鳳陽縣)郭子興亦以紅巾軍起事;1353年,私鹽商張士誠(註3.)據泰州(江蘇泰縣)反叛;在這之前,1348年,方國珍以據臺州(浙江臨海縣)起事。幾年之間,長江中下游即淮南地區,漢人紛紛起事。
1355年,劉福通等迎韓山童之子韓林兒至亳州(安徽亳縣),擁立為皇,稱「小明王」,並聲稱韓林而是宋徽宗的後裔,建國號「大宋」,組織政府。「大宋」勢力擴大後,即分三路軍北伐。1359年,元軍反擊,「大宋」勢衰,劉福通奉小明王南遷至安豐(安徽臨淮縣)。西系紅巾軍徐壽輝1360年為部將陳友諒所殺。陳據將州(江西九江)建「大漢」國。徐部將明玉珍攻陷四川,於徐被攻殺後,獨立於四川,稱「蜀王」,建國「大夏」。據泰州的張士誠從高郵渡江,陷平江(江蘇蘇州),稱「誠王」,定都於此(1356年),中國又限於群雄割據的局面。在這期間,原屬於郭子興軍的朱元璋勢力逐漸抬頭。
中文關鍵字:韓山童、徐壽輝、張士誠
英文關鍵字:Han Shantong、Xu Shouhui、Zhang Shicheng
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189~190。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