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兩難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道德兩難
詞條名稱:道德兩難
教育Wiki
道德兩難(moral dilemma)
目錄 |
柯爾伯格的道德兩難問題情境
- 柯爾伯格理論中對道德發展程度的分期分段,是根據他所設計的道德兩難(moral dilemma)問題情境,用以測驗不同年齡受試所得結果。以下的虛構故事,就是柯爾伯格當年所設計的道德兩難問題情境之兩例。
- 在歐洲某些地方,有一個婦人海太太,患了一種特別癌症,病情嚴重,生命危在旦夕。經醫生診斷,只有一種藥物可治,而該藥只能在鎮上某家藥房買到。因為是獨家生意,藥房老闆就把原價兩百美元的藥物,提高十倍,索價兩千。海先生為太太久病,已用盡所有積蓄,四處求親告友,也只能湊到半數。海先生懇求老闆仁慈為懷,讓他先付一千元取藥,餘款留下字據,俟後補足。老闆不為所動,堅持一次付現。海先生絕望離去,在第二天夜裏,他破窗潛入藥房,偷走了藥物,及時挽救妻子一命。你認為海先生這種作法對不對?
- 顯然,以上這個故事所引出的問題,是沒有單一正確答案的;從不同的觀點將有不同的答案。柯爾伯格之所以採用此種兩難問題,其本意並不在於測驗受試回答得對或不對,而是在於了解受試者回答時所採取的不同觀點。由受試者回答的方式及其對自己所回答的解釋,從而認定受試者道德發展的程度。對海先生偷藥救妻的故事,可以從三個不同的觀點來判斷海先生偷藥行為的對與錯。如果單純從“偷人家的東西”或“破壞人家的窗子”的觀點看,海先生是錯的。如果單純從“救人性命重於一切”的觀點看,海先生的做法是對的。如果單純從“藥商沒有同情心”的觀點看,海先生的作法也可能被視為是對的。柯爾伯格就是根據受試者對類似道德兩難問題的回答與解釋,轉化為分數,然後按分數由低而高以年齡為準,劃分為三期六階段,用以表示人類道德的發展。
三期六階段
關鍵字
- 中文關鍵字:道德兩難
- 英文關鍵字:moral dilemma
參考資料
- 張春興著。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2013年二版,頁84-86,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