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鄭愁予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鄭愁予


教育Wiki

目錄

生平:

  • 維基版

鄭愁予,生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本名鄭文韜,現代詩詩人,出生於中國山東濟南,籍貫為河北寧河,1949年舉家隨國民政府來台。為世襲軍事家庭出生,爲鄭成功十五代裔孫(參見參考資料)。於大學畢業赴美參與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隨後取得藝術碩士學位。曾任教愛荷華大學、耶魯大學、香港大學等校。2005年返台擔任國立東華大學第六任駐校作家。現任國立金門技術學院講座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

筆名「愁予」二字出自《楚辭‧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16歲自費出版了第一本詩集《草鞋與筏子》,隨後出版《窗外的女奴》、《衣缽》、《雪的可能》、《燕人行》、《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多部詩集。在大眾間以《錯誤》一詩中「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的名句,頗具知名度。

  • 康熙圖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版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河北省寧河縣人,民國二十二年生於山東省濟南市。台灣省立法商學院(今國立台北大學法商學院)會計統計系畢業。曾應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研究會及國務院之邀赴美研究,獲頒藝術碩士學位。現為耶魯大學東亞語文學系中文講師。

鄭愁予的童年時期正值對日抗戰,跟隨著父親的轉戰,遷徙於大江南北。由於見證了戰爭裡人民的苦難,自言傳統仁俠精神深深啟發他年少時的心靈。因此,這段動盪不安的亂世生存經驗,使期詩充盈著軍旅生活的題材、流浪意識和俠者精神。來到台灣後。曾任職於基隆港務局,並經常出海航行,與航海相關的事物便成了詩裡普遍的意象。鄭愁予成名甚早,從台灣詩壇流傳的「浪子詩人」稱號,或「鄭愁予傳奇」的讚譽,便可知他就像詩壇上一顆迷人而閃亮的星子。

就目前的創作表現而言,鄭愁予的詩風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詩風婉約動人,繼承了傳統詩詞的音韻感,又能將古典意象契入現代情境當中,且往往帶著幾分淡淡的哀愁;後期詩風迭有變化,對生命的體悟較深沉,隱含著一種不經意的禪趣。著有詩集《夢土上》、《鄭愁予詩集I》、《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書。


著作:

《夢土上》《窗外的女奴》《鄭愁予詩集》《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衣缽》《雪的可能》《燕人行》


評價:

〈錯誤〉一詩,是鄭愁予最膾炙人口的作品。曾有人以此詩將鄭愁予的詩風格歸類為婉約派,亦有人稱他為「浪子詩人」。不過,鄭愁予自認為他的寫作精神和中心,事實上是圍繞著「傳統的任俠精神」、和「無常觀」這二個主題。能觸及他這兩個中心命題,而對他的詩文進行評論的人實則少之又少。對於創作新詩的竅們,他認為「感性」最重要,他鼓勵年輕人如果要想寫好新詩,就要多讀史書、多讀地理、多聽音樂、多看些展覽,多一些生活體驗,才能使詩作豐富感性


資料來源

[1]維基百科-鄭愁予

[2]奇摩知識-鄭愁予

康熙圖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

1097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