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10.58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鴻雁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昭帝初年,匈奴與漢和親,漢請釋放被扣押的蘇武,匈奴謊稱蘇武已死。使者告訴單于,說漢天子射獵上林中,得鴻雁,雁足繫帛,言蘇武等在某澤中。匈奴不得已只好釋放蘇武。見《漢.卷五四.蘇建傳》。後比喻投寄信或信往來。
〔朱子讀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子讀法〕是朱熹(1130~1200)將他的讀經驗傳授給學生而刊印出來的一本
  朱子論及讀時,常說讀乃學者第二事;他說的第一事則是要盡性以全天之所與。但欲盡性以全其所受於天者,仍須從讀做起,所以他說:「人之為學,固是欲得之於心,體之於身,但不讀則不知心之所得者為何事。」因此讀務求有得,得之於心,始謂之得。大凡學問,聞之知之,皆不為得,得者須默識心通,俾心通乎道。明諸心知所往,然後力行以求至,下學上達、循序漸進,以求至於私欲淨盡而天理流行之域。
  讀之功,深淺不一,而所見亦異;每有會意,欣然好之,蓋真知其味,始為自得。能自得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籍曝晒於日光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晒。』」唐.杜牧〈西山草堂〉詩:「晒秋日晚,洗藥石泉香。」
目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會讀寫文章。《舊唐.卷二○.哀帝本紀》:「楷目不知,手僅能執筆,其文羅袞作也。」《明史.卷二一七.列傳.吳道南》:「吳江舉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筆寫。如:「寫對聯」、「寫橫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冊。《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小人家住臨淄,也是舊族子弟,幼年頗會讀,只因性好弓馬,把本丟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唐.李白〈蘇武〉詩:「白雁上林飛,空傳一札。」《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太史慈得脫,星夜投平原來見劉玄德。施禮罷,具言孔北海被圍求救之事,呈上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名。筆勢和字形介於楷與草之間,比草端莊,近於楷,但筆勢較流暢活潑。體自由,講究點畫、結構和墨色的變化。也稱為「連真」。
諫逐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名。秦李斯作。韓國的水利專家建議秦國修建灌溉渠道,以耗費秦國的人力財力,而阻止秦國攻擊其他各國,其後秦始皇發現此陰謀,遂下令驅逐留在秦國的外國人。李斯本楚人,時在秦為客卿,亦被逐。乃上此,指出對客卿不應一概排斥,否則必不利於秦。既上,秦始皇乃除逐客令。
卷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溫雅的氣質。如:「飽讀詩者自然散發出卷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