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9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臨閣帖行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山東諸城人。乾隆十六年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有詩文集流傳於世。劉墉的書法歷程,從早年臨習董其昌、趙孟頫書法開始,曾經學習晉、唐、宋各家作品,對顏真卿和蘇軾的體驗尤其深刻,逐漸融會成自己的面貌。   臨寫<淳化閣帖>是劉墉日常書課之一,除了書錄帖文之外,有時也附加跋語,略抒心得感言。這件立軸書錄<閣帖>第五卷智果書法,劉墉沒有字字比照原來帖文,從中摘錄部分文字,而後附記個人心得,指出<閣帖>主事者王著的錯誤。這件作品是譚伯羽、譚季甫先生昆仲捐贈本院收藏,依書後紀年,可知作於七十七歲,已經進入人書俱老的階段,全然劉墉自己的面貌。   釋文: 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鍾繇書。如雲鶴遊天。羣鴻戲海。行間茂密。實亦難過耶。王右軍書。字勢雄強。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閣。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王子敬書。如河朔少年。皆充悅。舉體沓拖而不可耐。羊欣書。似婢作夫人。終不似真。 此非智果書。庸人妄託。王著不能鑒闌。入官法帖中。嘉慶丙辰冬日。劉墉。
行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體名。筆勢和字形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比草書端莊,近於楷書,但筆勢較流暢活潑。書體自由,講究點畫、結構和墨色的變化。也稱為「連真」。
行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用每頁八行信紙所寫的書信。後指社交場合中較正式,或有關人情推薦所寫的書信。如:「現代透過考試甄選人才,早就不再時興八行書了。」唐.李冶〈寄校書七兄〉詩:「因過大雷岸,莫忘八行書。」
行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時稱橫寫的外語文書為「旁行書」。《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傳.陸羽傳》:「幼時,其師教以旁行書,答曰:『終鮮兄弟,而絕後嗣,得為孝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體。如:「楷書」、「草書」、「行書」。
膾炙人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宣和書譜.卷一○.行書四.韓偓》:「所著歌詩頗多,其間綺麗得意者數百篇,往往膾炙人口。」
循規蹈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xún jǔ釋義︰即「循規蹈矩」。見「循規蹈矩」條。 01.明.徐霖《繡繻記.第三齣》:「空勞讀數行書,蹈規循矩沒是非。」
坦腹東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王羲之:西元321∼379,字逸少,王導之姪,晉臨沂人。嘗為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善書法,所寫行書,冠絕古今,其中以〈蘭亭集序〉、〈快雪時晴帖〉等為最,後人尊其為「書聖」。 (2) 風操:風節操守。 (3) 郗虞卿:指郗鑒。郗鑒(西元269∼339),字道徽,東晉名臣。蘇峻之亂,誓師勤王,復安晉室。諡文成。郗,音ㄔ。 (3) 囓:音ㄋ|ㄝˋ,啃、咬。 (4) 神色自若:神色從容自然,很鎮定的樣子。見「神色自若」。〔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八○.王羲之列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
對牛彈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醒世姻緣傳》第三三回:「先生沒奈何的把那四五行書分成兩截教他,教了二三十遍如對牛彈琴的一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