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3.46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尚未放進窯裡燒製的磚瓦原坯。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七.土部.烏古瓦》:「夏桀始以坯燒作瓦。」
2.未經過燒製的陶器坯子。也稱為「胎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的封禪書,以水和金粉為,用來封玉牒,故稱為「金」。《漢書.卷六.武帝紀》三國魏.孟康注:「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於天。封,崇也,助天之高也。刻石紀號,有金策、石函、金、玉檢之封焉。」
2.金的紙帖。唐.白居易〈妻初授邑號告身〉詩:「弘農舊縣授新封,鈿軸金誥一通。」宋.王沂孫〈高陽臺.殘雪庭陰〉詞:「小帖金,不知春在誰家。」
3.以金粉飾物。唐.孟浩然〈宴張記室宅〉詩:「玉指調箏柱,金飾舞羅。」
板檔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板檔案又稱板文書或銘文板。古代以黏土製板為載體的文字記錄材料。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巴比倫、亞述、赫梯、波斯和埃及、希臘的克里特島等國家和地區,人們用黏土製成軟板,用削尖的蘆葦杆、棍棒之類在板上刻寫成楔形文字,然後曬乾或燒乾,用以發布命令、制定法律、徵收捐稅、記載史事、通信、編寫宗教文書等。板的尺寸與形狀是各式各樣的。小的只有2×2釐米,大約有2.7×1.95米。不同內容的文書往往使用不同形狀的板。例如買賣土地的文件一般用圓形板;法律文件往往使用較大和較厚的正方形板;契約往往使用小塊的正方形板;神廟內的重要文件使用錐形或楔形板;亞述國王記述戰功的文件則用圓筒形板;還...
一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隗囂的大將王元勸隗囂以兵守函谷關時說:「元請以一丸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也。」典出《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傳》。後比喻以極少的兵力,就可防守地勢險要的關隘。《晉書.卷九七.四夷傳.西戎傳》:「以一丸封東關,閉燕趙之路。」唐.李益〈再赴渭北使府留別〉詩:「平戎七尺劍,封檢一丸。」
水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門從事砌磚、蓋瓦等建築工程的人。如:「門外的圍牆破損了,爸爸打算請水工來重砌一道。」也稱為「水匠」、「瓦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稱灰岩,為含石灰質很多的黏土、與粉砂組成的鬆散沉積物。
多佛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根基深厚或附益的人愈多,成就也就愈大。《通俗篇.釋道》引《王荊公集重遊草堂寺詩》:「佛古但多。李璧注云:『多佛大。』」
消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污消化是利用污水、污中無溶氧的環境下生育的厭氧菌作用,經液化、氣化過程分解有機物,謀求安定化,消滅病原菌、寄生蟲卵,達成安定化、固形物減量化。有機物可供為微生物之食物,複雜之有機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經由厭氧分解可成為簡單之穩定物質,如甲烷(CH4)與二氧化碳(CO2)。厭氧之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酸形成菌將複雜之有機物水解醱酵成簡單之有機酸。第二階段中,甲烷形成菌再將有機酸轉化成甲烷與二氧化碳,此時廢水達到穩定,厭氣消化作用完成。而污消化後之產物包括(1)氣體,主要氣體為甲烷與二氧化碳(2)浮渣(3)上澄液與(4)消化污。經厭氧消化之污,可達到下列之效果:(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未有紙時,以簡素傳遞信息,為防私拆,在繩結開啟處,以封緊,加蓋印章,故稱為「封」。其殘存者,對古代文字及官爵、地名的研究,頗有助益,如馬王堆一號墓「軑侯家丞」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戲劇角色名。參見「正末」條。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妓樂》:「且謂雜劇中末為長,每一場四人或五人。……末色主張,引戲色分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