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什不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曲藝演唱的形式。演唱時,由歌者二、三人各執竹板、小、小鑔等樂器,分飾旦、丑兩種角色;另有一人專司其他各種樂器,如單皮、堂鼓、鐃鈸、冬字、疙瘩等。因又唱又打閑不住,故稱為「什不閑」。也作「什不閑兒」、「什不閒」。
2.將扁鼓、湯和小鈸等數件打擊樂器紮在方形木架上,然後將敲擊扁鼓、湯的薄木板用繩繫在一起,小鈸也固定在一塊薄木板上,後一端繫繩。一人用兩手同時拉兩根繩,三件樂器就可同時發聲。多用於伴奏西洋鏡的說唱。也作「什不閑兒」、「什不閒」。
柳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間小唱的腔調。由本肘鼓演變而成。其樂調細膩柔和,悲調淒涼哀怨,花調歡快活潑。唱腔的板類有慢板、快板、原板、二六、南、娃娃等。其特點為慢板和快板後,均有器樂過門垛子,以嗩吶吹奏。
打順風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打順風
楚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湖北東部、江西、湖南等地的戲曲劇種。由鄂東民間歌舞發展而成,一唱眾和,由鼓伴奏,後逐漸加入胡琴伴奏及在唱腔和表演藝術上有所創新,形成多種派別。
嘗湯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清時習俗,在筵席中演戲,要先上一道湯,才開始正式表演,故稱開戲為「嘗湯戲」。《儒林外史》第四二回:「鼓響處,開場唱了四齣嘗湯戲。」
粗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鼓等樂器所奏出的音樂,相對於弦管等聲輕的音樂而言。
接路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頭,路頭神,亦稱為五路財神。相傳正月初五為路頭神的生日,各商店開市,並備金、爆竹、牲醴等,以迎接財神,稱為「接路頭」。
打通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開演前演奏的鼓段。
獅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東亞地區的民間傳統表演藝術。因古代中國人將獅子視為瑞獸,認為舞獅可以驅邪避鬼,並求吉納福。主要由二人或三人成一組,裝扮成獅子的樣子,隨鼓聲作俯、仰、騰、躍各種動作。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也稱為「獅子舞」、「獅燈」、「舞獅」、「舞獅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