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6.90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變原來誓約。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然義存則克終,道廢則始,崇替在人,咒何預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變信約。《左傳.桓公元年》:「公及鄭伯盟于越,結祊成也。盟曰:『盟無享國。』」《明史.卷二四三.馮從吾傳》:「己丑之後,南倭告警,北寇盟,天變人妖,疊出累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漢代著名舞蹈。此舞根據巴地(四川)水(嘉陵江)沿岸少數民族賓人的勇武精神和舞蹈素材編成,用於鼓舞兵將士氣,以壓倒和制服敵人。舞蹈極有特色,巴人猛銳善舞,早在商朝末年已為人知,曾對推翻紂王暴政產生了積極的作用。《華陽國志.巴志》載:「賓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勤勇」。「銳氣喜舞」,「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稱之曰:「武王伐紂,前歌後舞也。」漢高祖招募賓人為前鋒,觀其作戰勇猛,又善歌舞,十分喜愛,認為此即「武王伐紂之歌也。乃令樂人習學之」,並將此舞歸入樂府(見《漢書禮樂志》)。其舞蹈內容是宣揚武功威德,類屬武舞。《晉書.樂志》記載該歌舞有:「矛...
  巴舞原是蜀地少數民族「賨人」(賨音ㄘㄨㄥˊ,古巴蜀人稱賨人)的樂舞,西漢初年傳入中國,其後發展為宮廷宴會上的著名雜舞,是手執兵器之武舞。
  據〔晉書.樂志〕記載:「漢高祖自蜀漢將定三秦,閬中范因率賨人以從帝,為前鋒。及定秦中,封因為閬中侯,復賨人七姓。其俗喜舞,高祖樂其猛銳,數觀其舞,后使樂人習之。閬中有水,因其所居,故名曰巴舞。舞曲有矛本歌曲、安弩本歌曲、安臺本歌曲、行辭本歌曲,總四篇。其辭既古,莫能曉其句度。」,賨人曾助劉邦而有戰功,又因舞風猛銳,為劉邦所欣賞,故傳入宮廷讓樂人學習。從曲名有弓、弩二字,及舞曲的傳習過程來看,應是手執兵器作為舞具的樂舞。西漢時樂府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44年-),成長於台灣的知名女作家,柏克萊加州大學中國藝術史博士[1],現任教於美國紐約大學東亞系。她本籍中國安徽,生於中日戰爭時期的中國重慶。另外,她亦是台灣知名作家郭松棻的妻子。台大外文系畢業,後來赴美從事藝術史研究、教書與定居的李,是台灣保釣運動學生之一。1980年代,重新投入寫作行列的李,文筆充滿現代主義,並用特殊純文學筆觸,刻劃政治轉變中的台灣。200...
川康文物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川康文物館,成立於民國67年(1978),為四川、西康、重慶同鄉會共同發起籌設,其主旨第一在蒐集保存有關川康的文物、藉以提振發揚懷鄉愛國的精神;第二在建立川康文物研究中心,以供鄉邦人士及國內外專家學者之研究。
  該館開館之前,承周開慶先生將其藏書12,000餘冊全部捐贈,其後經該館採購及各方捐贈,藏書已達40,000冊,包括國父遺教、總裁言行、四川方志、鄉人著述、川康文獻、歷史、地理、政治、經濟、軍事、學術、文藝、地方文獻、雜誌等10餘種類。
  在文物圖片方面,讓館蒐集保存有川康之山川風物、革命史蹟、先賢遺像、重要文獻等若干類、不下千幅。至於鄉人著作,整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劉禹錫依巴民歌剪製的詩體,形式多為七言絕句。參見「竹枝詞」條。
朝三暮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自始至終、始終不
虛懷若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老子.第一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儼若客,渙若冰將釋,敦1>若朴,混若濁,曠2>若谷。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能弊復成。 〔注解〕 (1) 敦:厚重、樸實。 (2) 曠:廣大、開闊。 ◎2《老子.第四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善。
朝秦暮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始終不、忠貞不
朝令夕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反覆無常,出爾反爾,朝更夕改反義:令出如山,言之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