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7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魟的吻端柔軟,觸感類似果凍,尾部具有毒刺。大部分的魟魚都只有五對裂,而六魟具有六對裂因而得名,也有人認為六魟是活化石。
灰六鯊或灰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exanchus griseus (Bonnaterre, 1788)
體形較粗短,非常大型,可成長至4.8公尺以上。頭形短鈍;眼小;下頜具6列大型梳狀齒,各齒皆具短小齒尖。尾柄粗短,由背鰭基底末端至尾鰭上葉起點之距離約等於或略長於背鰭基底長。
本種廣泛出現於世界各大洋之溫帶及熱帶沿近海域,臺灣則於東北部海域偶而可以漁獲。
棲息於陸棚及斜坡區,棲息水深0~1,875公尺,仔魚階段會出現於較淺水域,成魚則棲息在較深水域。身體柔軟靈活,游泳能力強,常出沒於近海底之處。以魚類(包括鯊、魟、銀鮫等軟骨魚類及硬骨魚類)、頭足類、甲殼類等為食,有時亦發現其食用海洋哺乳動物。卵胎生,每胎產仔22~108尾,沒有攻擊人類的記錄。最大漁獲體長記錄482公分,胎仔產出體長65~70公分。
可由延繩釣、刺網、底拖網漁獲。魚肉供食用或製成魚粉,肝臟可提煉油脂。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鯊目或六鮫目(Order Hexanchiformes),Frilled and Cow Sharks
鮫科或六鯊科(Family Hexanchidae),Cow Sharks
大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旋蟲Spirobranchus giganteus 屬於環節動物門多毛綱纓蟲目的龍介蟲科,會構築石灰質的硬管,行濾食性攝食,具有一對彩色的螺旋型冠,側面觀之如同兩株並生的聖誕樹,因此又有「聖誕樹蟲」的稱號。冠顏色變化多端,同一塊珊瑚礁上的數十隻蟲體冠顏色幾乎都不相同,冠的其中一枚絲特化為具有長柄的口蓋,在蟲體縮回管中時,能封住管口。口蓋的外側具有一對鹿角狀的突起,且表面常附生許多藻類。蟲體的疣足因適應管棲生活而退化、不發達。本種成體的冠直徑可達2公分以上,蟲體長度則可超過8公分以上。

太魯閣四扁泥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種體色極度多樣,依地區分成五種類型:第一個類群棲息於台北烏來地區,雄蟲分成兩種色型:type A 身體呈黃褐色,頭部、前胸背板、中胸腹板及後胸腹板黑褐色;type B與type A相似但前胸背板淡黃色,兩側較深;第二個類群棲息於新北市大溪墘的溪流,雄蟲只有type B;第三個類群廣泛分佈於宜蘭縣,從棲蘭南至南方澳,雄蟲只有type A;第四個類群分佈於宜蘭的烏石鼻至東澳的溪流,雄蟲友兩個色型,除了type A,有另外一個色型type C,此色型與type A相似但翅鞘黑褐色;第五類群的分佈從宜蘭的南澳到花蓮,雄蟲只有type C。這五個類群雌蟲色型都相同,與type C相似。
尖吻七鯊或尖頭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eptranchias perlo (Bonnaterre, 1788)
頭形窄尖;裂7對;眼特大;口裂呈窄拋物線狀;下頜齒梳狀,基部寬且齒尖短,成魚小齒尖7~8枚。尾柄長,由背鰭基底末端至尾鰭上葉起點之距離大於背鰭基底長之2倍。體表無白斑,仔魚背鰭及尾鰭上葉之尖端具黑斑,唯成魚則不明顯或無。
本種常見於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之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臺灣則於東北部近海可以漁獲。
底棲性,棲息水深27~720公尺,是游泳能力頗強的種類。卵胎生,每胎產仔9~20尾,以硬骨魚類為食,具危險性,不過因體形不大所以威脅性並不高。最大可成長至137公分,胎仔產出體長26公分,最小性成熟體長約為85~90公分。
可由延繩釣或底拖網所漁獲,供食用。由於數量有限,因此經濟價值不高。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鯊目或六鮫目(Order Hexanchiformes),Frilled and Cow Sharks
鮫科或六鯊科(Family Hexanchidae),Cow Shark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寄生於海魚的中,口具吸管,適於吮吸。
兩色光雀鯛(雙斑光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romis margaritifer (Fowler, 1946)
體為橢圓型,被大型櫛鱗;眶前骨及眶下骨下緣裸出。各蓋骨邊緣平滑,均無鋸齒;背鰭及臀鰭基底均具鱗鞘。尾鰭為尖細的叉型,基部上、下緣各有2枚游離棘,其上下葉鰭條呈絲狀延長。魚體色彩一分為二,體側的背鰭軟條部中央之前為黑褐色,之後為白色;胸鰭基部有一大形黑斑。
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及西澳洲。
棲息於礁地或大型礁石斜面,通常出現於珊瑚群生之處,日行性,晝間常呈小群盤旋於礁盤上,以浮游動物為主食。
體長一般約6、7公分,屬於小型雀鯛,無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雀鯛科(Family Pomacentr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骨上,由絲狀物排列而成。呈深紅色,分布大量毛細血管,經營呼吸作用。也稱為「絲」。
藍綠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 2.0-2.1倍。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僅及眼前緣;齒細小,圓錐狀。眶下骨裸出;前蓋骨後緣平滑。體被大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5-16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略呈角形,硬棘XII,軟條9-10;臀鰭硬棘II,軟條10-11;胸鰭鰭條17-18(通常為18);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呈尖形,各具3條硬棘狀鰭條。體及各鰭一致為淡綠色至淡藍色,腹面略白;繁殖期時,雄魚體色逐漸偏黃色,體後半部漸偏黑色;胸鰭基部上緣無小黑斑。
足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其生於腳部,故稱為「足類」。體型小,約零點二五毫米至十釐米。以細菌、藻類等微小生物為食,有助於使水質澄清。如豐年蟲等屬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