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4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恭敬應諾之詞。《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上》:「齊王曰:『雖然,略以子之所聞見言之。』僕對曰:『。臣聞楚有七澤,嘗見其一,未睹其餘也。』」《聊齋志異.卷一一.王者》:「明日,衣冠者召之去,曰:『今日可見矣。』州佐。」
命是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絕對服從命令,不敢違抗。《左傳.宣公十二年》:「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命是聽。』」也作「惟命是聽」。
歷史物論教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歷史物論教育學主要指以歷史物論(Historical Materialism)為基礎的教育學說,此派學說特別重視經濟對於教育的影響力,認為經濟體系中的社會關係決定了教育的性質與作用,是以要解決教育問題,必先從經濟、社會問題的解決開始。
  歷史物論是馬克斯主義(Marxism)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斯主義在二十世紀時曾席捲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國家,成為這些國家最重要的官方指導理論,是以歷史物論對於教育學說的影響甚大,不僅共產國家中的教育以歷史物論的教育為主,甚至連一些高度工業化、資本化的國家,如美國、德國也對其資本主義影響下的教育開始反省,而形成了新馬克斯主義的教育學說...
實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主張客觀事物有其真實的存在,並非決定於人類主觀認識活動的理論。
萬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瑜伽行派的基本主張。謂一切現象都是心識的轉化變現。所以現象是虛幻,只有心識是真實有。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三界心,萬法識,所以夢、幻、空花,何勞把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梵語vijñapti-mātratā的意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基本主張。謂一切外境只是心識所變現的,沒有客觀的對象和外境,只有心識。《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覆思獨善傷大士行,識所變,何非淨方。」
2.書名。佛教典籍。識宗的典籍。《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自念教檢未窺,難辨真偽,即往東魏,聽覽識。」
讀記憶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電腦中存放不可被更改的程式或資料的記憶體。因為它的硬體線路均已固定,所以資料只能被讀出而無法寫入,內容亦不會因為電源中斷而消失。讀記憶體通常是用來儲存電腦開機程序及基本的輸出入系統程式。也稱為「讀儲存器」。
名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既不承認普遍概念存在於實在事物之中,亦不承認其存在於思想之中的哲學主張。認為事物先於概念而存在,概念只是空名,不能反映事物的特性和本質。相對於實在論而言。
吾獨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高傲自大,目空一切。參見「我獨尊」條。《五燈會元.卷一.釋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吾獨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電腦主記憶體或程式、檔案只能讀出,不能改寫的特性稱為「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