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56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歸返。漢.張衡〈思玄賦〉:「有無言而不酬兮,又何往而不。」明.李東陽〈同年祭陸鼎儀文〉:「悲逝者之不,嘆斯人之共淪。」
2.不再。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蓋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鼓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遍又一遍,多次重複。《西遊記》第三五回:「我老孫再不曾住腳,比急遞鋪的鋪兵還甚,反裡外,奔波無已。」
一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年又一年。如:「王先生鍥而不捨勤習武術,年一年,精進不已。」
髀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末時代,劉備寄住荊州多年,因見自己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已經長了出來,於是發言感嘆。語本《三國志.卷三一.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後用以比喻或自嘆久處安逸,壯志未酬,虛度光陰。《三國演義》第三四回:「因見己身髀肉生,亦不覺潸然流淚。」《野叟曝言》第二○回:「連日纏綿床蓆,幾令我有髀肉生之歎!今日且撾一回羯鼓,以博賢妹們一笑。」也稱為「髀肉之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癒,恢健康。《南史.卷二六.袁湛傳》:「群情喁喁,冀聖躬康,後事之委,未敢奉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去再收回。《南齊書.卷五九.芮芮虜傳》:「光中華,永敦鄰好。」
文藝興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藝文流派名。文藝興的音樂大約是指從西元1430年至1600年間的音樂。該名詞是音樂學者從其他藝術史中借者。最早提出「文藝興」這名詞的人是法國歷史學家米雪烈特(Jules Michelet),後來德國學者布爾克爾德(Jacob Burckharot)於1860年出版《義大利文藝興的文明》一書,該名詞才普及並受人注意,且引起各種對文藝興的研究興趣。布爾克爾德認為十四世紀義大利的社會及政治之改變,及對古典文學與藝術的熱潮,是和當時個人主義的誕生有極大關聯。以後的史學家也有相同的回應,他們發現文藝興的思潮不但產生在義大利,同時也傳遍歐洲。一般歷史的文藝興時期是在西元1300-1600年左右...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爭後回到平安的狀態。《三國演義》第五九回:「關中邊遠,若群賊各依險阻,征之非一二年不可平。」
2.原。《漢書.卷六四下.王襃傳》:「詔使襃等皆之太子宮虞侍太子,朝夕誦讀奇文及所自創作。疾平,乃歸。」《高僧傳.卷九.竺佛圖澄》:「澄迺取楊枝咒之,須臾能起,有頃平。」也作「平服」。
3.平息。《儒林外史》第一八回:「我昨日問他的,那事已經平,仍舊立的是他二令郎。」
歸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根命是返回根本,歸虛寂的道體的意思。語見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命,命曰常。」意思是自然萬物林林總總,生時固然生機盎然,一旦枯萎凋落,無不各自回根本。根本原是虛寂的道體,所以安靜。萬物回到虛寂的道體,趨於寂靜,可說完成了自然造化賦予的生命。如此盈虛消長,循環往的歷程,正是恆常不變的自然法則,所以說「命曰常」。
  根據老子學說,命可有三義:一是歸於道,二是歸於古,三是歸於嬰兒。「歸根命」就是歸於道,意指宇宙萬物創生化育皆源於道,待萬物消毀滅亡返回於道,有如落葉歸根一般。(參見「觀」)這類循環往的思想常見於古代...
冰現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冰現象(regelation)1.1 例子(註1)1.2 其他應用(註2)1.3 關鍵字1.4 參考書目 冰現象(regelation)冰的敞形結構晶體在足夠的壓強下,會被壓壞解體。通常在0度才會融化的冰,一旦壓強增加了,熔點會稍微下降。理由很單純,冰晶體提早被壓垮,變成了液態。事實上,當壓強增大到了兩倍於標準大氣壓時,熔點指降到-0.007度,可見變化是非常小,必須加上很大的壓強,才能造成看的出來的差別來。(註2) 例子(註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