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輪盾介殼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成蟲介殼近圓形、直徑1.5-2.0mm,扁平或微隆起,不透明白色,若蟲蛻皮殼偏在一邊,其邊緣透明,灰黃色。雄成蟲介殼狹長、長約1.0mm、寬約0.3mm,白色,蠟質狀,兩側平行,具3條明顯的縱脊線。
淡渺翠尺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展翅長約 30mm;雄蟲觸角短雙櫛齒狀達近端部 1/5,其後絲狀,雌蟲者絲狀;整體草綠色;前翅寬,前翅前緣黃褐色,前緣亞頂區向外彎,頂角約呈直角狀,外緣微向外彎,以近頂角1/4段彎曲較明顯,臀角轉折約 110度,內緣平直,後中線平直細白色線紋,往內緣走向向外偏,達內緣夾角約 80度,緣草綠色;後翅頂角鈍而轉折約 120度,外緣外彎而於中段明顯轉折,臀角轉折近 90度,後中線白色細線,其走向略平行外緣,前半段近直線,後半段呈齒狀,緣毛草綠色。
葉木防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立灌木,小枝纖細,下垂,近光滑。葉橢圓狀披針形,長8-15 cm,先端漸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清代藏書家。字亦純,號鹿田,又號慕樵,晚號灌畦叟,浙江錢塘人。生卒年待考。康熙38年(1699)舉人,擢部郎,後出守澤州。年輕時跟從毛奇齡(西河)治學,頗受賞識。喜好作詩,居官在外,必載書相隨,每到一地,便詳考古事遺跡,而後形之吟詠,故所作篇什甚多,且考據精確。晚年歸隱田園,徜徉山水之間。年80歲卒。著有〔觀樹堂集〕,其藏書室亦名觀樹堂。
葉槭分位節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卵形,雌性體長約202μm, 雄性未發現,硬皮板網紋中線與臨中線由基部至基部4/5處,二線近似平行,在基部1/3及2/3處有橫線相接,形成八室,背毛瘤在硬皮板後沿之前,背毛上伸出,足部脛、蚹癒合,前基節有胸線分隔,基部區域光滑,第一基節瘤及毛缺乏,羽爪為單形,具四裂,後體部背板平坦,腹毛完整,性蓋光滑,棲息於葉槭(Acer albopurpurascens)葉背上,無明顯為害症狀,分佈於臺灣。本新種與D. mickelis Boczek et Michalska, 1989相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木本植物。樹木本身有特殊的香氣,葉卵形或橢圓形,花小色淡黃,果實成熟時為紫黑色,可煎為腦,有強心、解熱、殺蟲等功效,其材質硬而聳直,紋理細緻,可供建築、雕刻,或製成家具。
葉槭刺節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紡棰形,雌性體長約198μm, 雄性未發現,硬皮板網紋中線與臨中線完整,二者近似平行,在基部、中間及基部2/3處各有一橫線與中線相接,背毛瘤靠近硬皮板後沿,背毛向後且往外伸出,足部節正常,足毛正常,基部區域光滑,羽爪為單形,具五裂,後體部背板拱形,腹毛完整,性蓋具有十二條左右的縱脊,棲息於葉槭(Acer albopurpurascens)葉背上,無明顯為害症狀,分佈於臺灣。本新種近似於A. niphocladae Keifer, 1966。
紅天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叉木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體色橘黃色,觸角第三至八節褐色,而第八節頂端及最後兩節為黑色,複眼黑色,單眼紅色, 爪及脛距黑色,前翅透明,雄蟲體長1.17公厘,雌蟲體長1.2至1.27公厘,雄蟲前翅長1.6至1.66公厘,雌蟲則為1.8至1.9公厘,觸角長0.52公厘,頭部窄於胸部,頭頂寬為長的1.5倍,頰錐鈍、分叉且短於頭頂長並披覆細毛,觸角十節且在第四、六、八、九節近端部各具一圓形感覺器,觸角長為頭寬的1.2倍,胸部拱形,前翅長為寬的2.5倍,後翅長則為前翅的0.7倍,後足脛節具有基部突起、三根端刺及一排硬棘,陽莖長且基節為端節的2倍。
腦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錄-地名-火車線站名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