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2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勸學〕(張之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勸學〕(非〔荀子〕書中之〔勸學〕)為清張之洞(1837~1909)所著。張氏字孝達,號香濤,河北南皮人,是清末在政治、工業、教育、學術各方面,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之一。他二十七歲中進士,早年以攻訐時政,成為「清流」派的重要代表。中年歷任各省學政、巡撫、總督,創辦了眾多著名的書院和洋務學堂,並且大力提倡留學教育。晚年側身軍機樞要;光緒二十九年(1903),主持制定我國第一個近代學制,即〔癸卯學制〕;三十一年積極參與廢除科舉制度的教育改革,供職中樞,主管學部。在四十餘年的仕宦生涯中,張之洞勤理學政,致力教育改革,不僅有豐富辦學經驗,而且有自成系統的教育思想理論。這些思想主要呈現在他的教...
〔太上感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上感應〕為書名,簡稱〔感應〕。道教勸善書。宋代陳奐子稱其「推本道德之旨,發明禍福之端,究誥天下之證,嚴於訓戒,以警悟人心者矣!」原文總一千二百七十四字。作者及成書年代不詳。〔正統道藏〕收李昌齡傳,鄭清之贊〔太上感應〕三十巷。〔宋史、藝文志、神仙類〕著錄李昌齡〔感應〕一巷。後人多以為李昌齡為該書作者。據近人考證:該書本文約作於北宋末南宋初年。〔感應〕千餘字,宣揚天人感應,勸善懲惡。始於「禍福無門,唯人自召」,終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句。各流傳本每句均有詳細注解。其大意謂天地有司過之神,如三臺北斗神君、三尸神、灶神等錄人善惡,為惡必降之禍,行善必降之福,依所犯的輕重奪人算紀,按...
巨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幅、規模很大的著作,或用以恭維、讚美他人的作品。如:「他埋首寫書長達二十年之久,終於完成這鴻巨帙。」也作「鴻巨制」。
累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幅過多,文詞冗長。如:「為文最忌盈累牘,惹人生厭。」
古文三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展歷程 依據「學科中心」乃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配套措施之一環,主要協助課程推廣、教師在職進修,及蒐集課程暫行綱要實施經驗以作為98學年度新課程綱要修訂之參考,並欲藉此中心之建置,建立高中學科本位之專業重鎮,透過各類課程專責研發機制的建立,作為課程及教學專業發展的基石。 目的推廣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編制教師研習教材並辦理教師研習活動。蒐集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實施經驗與意見,以作為98學年度新課程綱要修訂之參考。 推動架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擔任學科中心計畫主持人,由一位專責研究員及二位專任助理負責相關事宜。教育研究中心主要工作在負責規...
[非十二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十二子]為[荀子]書中的一;荀子在本文中批評了當時流行的各家學術思想,列舉當時流行之十二子學說加以駁斥,是一研究先秦思想極為重要的文獻。
  荀子處於周、秦之際,見到王綱廢弛、人倫頹喪,仁義失而暴亂興,因而想要振衰起敝、重整倫常。他認為「禮」是個人與社會行為的最高準則,若使君臣父子,都能以禮相繫,罪亂就無由興作。因而荀子指出:「隆禮」是重整綱常最為重要的基本工作,其他一切不合乎「禮」的要求,都是邪說暴行,必須加以摒棄。故對當時流行的各種學說,荀子都有批評。
  荀子批評它囂與魏牟:「縱情性,安恣睢,禽獸行,不足以合文通治。」於陳仲、史鰌,則說是:「忍情性,谿別...
斷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殘缺散亂的書籍。明.李贄〈子由解老序〉:「子由乃獨得微言於殘斷簡之中,宜其善發老子之蘊,使五千餘言爛然如皎日。」也作「斷殘簡」、「斷簡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散曲或劇曲中,曲牌相同的曲子,可以連用;下一支曲牌與上一支相同的,北曲中稱為「么」,南曲中稱為「前腔」。一說么為後的簡寫,么即後
[樂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荀子‧樂論]是荀子針對墨子 「非樂」所作,旨在闡發樂教價值。墨子因有感於春秋戰國時代禮樂之文,喪葬之儀過於繁縟奢靡,僅能表現少數貴族的身分地位,無益於窮苦百姓實際民生,於是主張非樂、節葬。如[墨子‧非樂]中說:「子墨子之所以非樂者,非以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以為不樂也……耳知其樂也,然上考之不中聖王之事,下度之不中萬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非樂也。」墨子並引用[尚書‧泰誓]中的話,證明古代聖王以樂為不當之事:「嗚呼!舞佯佯,嘉言孔章,上帝弗常,九有以亡。」言國君若耽於樂舞,必亡國喪邦。然而墨子的說法全然出於功利原則,並未考慮音樂的人文教化功能。荀子有鑑於此,於是作[樂論],一面申論音...
倉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秦李斯撰,一。為統一文字,罷去一切與秦文不合的文字,將大篆省改作小篆的字書。漢.許慎〈說文解字序〉:「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也作「蒼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