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珧的別名。參見「江珧」條。
斑點棘鮋(斑頭棘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racanthus maculatus (Gray, 1831)
體型小,近卵圓形,側扁。頭長小於頭高。口小,端位。上下頜有細小的齒,腭骨則無。鰓孔狹小,鰓膜連於喉峽部。背鰭在硬棘部及軟條部間有一明顯的缺刻,具有6~8硬棘及11~13軟條;臀鰭有2硬棘及11~14軟條;胸鰭有軟條13~14;腹鰭小;尾鰭圓形。體一致為灰色,且散在紅色的小斑點。
東印度、澳洲到波利尼西亞的東南海域、中太平洋群島,北可達日本海域。
珊瑚礁區的小魚,棲息於珊瑚枝椏間,尤其是Pocillopora屬的珊瑚,這有別於喜歡棲息在Acropora屬珊瑚的單鰭棘鮋(Caracanthus unipinna),使這兩種棘鮋在棲地的選擇較無競爭。游泳能力較弱,通常用胸鰭固定於珊瑚的枝條間,不易被人發現。
體型小,背鰭有毒,無任何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鮋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鮋科(Family Caracanthidae),Crouchers,Orbicular Velvetfishes
非洲巨囊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ricetomys gambianus (Waterhouse, 1840)
頭軀幹長24~45公分,尾長36.5~46公分,雌鼠體重0.96~l.39公斤,雄鼠體重1~2.8公斤,頭窄而長,耳大無毛,眼小,門齒無溝槽,有囊,毛短而薄,背部中央暗灰褐色到紅褐色,體側毛色較淺,腹部白色到乳白色,尾巴幾乎無毛,背面從基部起2/3為暗灰色,其餘部分為乳白色。
塞內加爾到蘇丹中部,南到南非。
棲息在森林或密植被區,會利用天然縫隙、洞、白蟻窩、樹洞休息,也可以自己挖掘長長的地洞居住,夜行性,偶而在白天活動時有如目盲,靠嗅聞找尋方向,會游泳,也會攀爬,攀爬時以尾巴維持平衡;雜食性,食物包括植物、昆蟲、蟹、蝸牛、棕櫚果實等,有儲食行為,也有將軟糞便再次吃入的習性;通常單獨活動,圈養下的雌鼠9個月中可生5胎,懷孕期27~36天,通常30~32天,一胎可生1~5仔,通當生4仔,出生時體重20公克,4週斷奶,20週性成熟,圈養下可活7年10個月。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鼠科(Family Mur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鳥類部的色紋,稱為「線」。
刺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enicanthus lamarck (Lacépède, 1802)
體長型;吻短鈍,口小;體側背部褐色;下部乳白色;眼後至尾柄有3~5條黑縱帶;背鰭除軟條後下方外為黑色;各鰭具細黑點;雄魚腹鰭黑色,尾鰭上下葉無黑色帶;雌魚與幼魚腹鰭灰色,尾鰭上下具黑色帶;體長可達20公分。
西太平洋。
棲息於珊瑚礁區約水深10公尺處,以無脊椎動物如海膽、海參等為生的肉食性魚類。體色變化很大。有性轉變現象。
供觀賞。
T0000000001--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T0000000020--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T0000000101--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T0000000090--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T0000000111--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T0000000116--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T0000000171--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T0000000423--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T0000000319--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T0000000424--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T0000000351--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T0000000469--蓋刺魚科(Family Pomacanthidae),Angelfishes
T0000000425--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鱗雀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0-2.4倍。吻短而鈍圓。口中型;頜齒兩列,小而呈圓錐狀。眶下骨具鱗,下緣具鋸齒;前鰓蓋骨後緣具鋸齒。體被櫛鱗;鼻部具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7-18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略呈角形,硬棘XIII,軟條14-15;臀鰭硬棘II,軟條14-15;胸鰭鰭條17-18;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呈尖狀。體呈灰白至淡藍綠色,腹面淡色;背鰭全黃或後半部黃色;尾鰭黃色;餘鰭淡色;胸鰭基部上緣具一小黑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他一拳打中那孩子的臉骨。」也作「臉孤拐」。
三趾翠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spidina picta
體長12公分,為非常小型而漂亮的翠鳥。喙尖而直,紅色,腳短,紅色。頭頂藍色有淺色橫紋,臉部淡橘色,耳部粉紅色頸部有藍色和白色斑塊,背上和翼藍紫色,喉部和胸、腹部白色,體側偏橘色。
共3亞種,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具遷移性。
分布廣泛,棲息於有灌叢和樹木生長的乾燥的草原,或是在濃密的森林、大型的庭園等環境,通常靠近溪流。單獨活動,生性安靜不容易被發現;停棲在離地面約1公尺高的植物上尋找獵物,常很久都不動,突然飛到地上捕捉昆蟲,或是追逐空中的獵物,獵食對象包括蚱蜢、蛾類、蒼蠅、甲蟲、毛蟲、蜘蛛、小型馬陸、小型蛙類及一些水生無脊椎動物。飛行能力不強,成鳥有領域性,通常會固定於領域範圍內幾個點棲息。叫聲為重複高音調的“tseet, tseet”。巢洞長約30~60公分,位於河岸,由雄鳥和雌鳥共同挖掘,低緯度的族群產4~5枚卵,較高緯度的族群產6枚卵,雌鳥和雄鳥共同育雛。一個繁殖期可繁殖二次以上。在夜間遷徙,在遷徙過程中,...
鳥綱(Class Aves)
佛法僧目(Order Coraciiformes)
翠鳥科(Family Alcedinidae)
瓢鰭鰕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型山雀。頭黑色,臉有大型白色斑塊,身體背面灰色或藍灰色。喉部黑色。胸部與腹部白色或淺肉色,中央有明顯黑色縱帶,與喉部黑色相連。雌雄鳥外形相近,但雌鳥腹部黑色縱帶較窄。飛羽暗色,有一道明顯白色翼帶。眼睛暗褐色,喙與腳黑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