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某些嚙齒類動物和猿猴的口腔內兩側的囊狀構造,可暫時貯藏食物。也稱為「囊」。
山雀(大山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arus major
體長約14公分。不同亞種間的顏色差異明顯。就東亞的亞種而言,喙黑色,腳灰黑色,雄鳥頭至頸部、上胸為有光澤的黑色,及後頸中央白色。背部藍灰色,上背綠色。尾羽外側白色,中央黑色;具白色翼帶,胸腹中央有一條黑色粗縱帶。雌鳥大致似雄鳥,但頭頸部顏色較淡,腹部黑色縱紋較細。
共33亞種,分布於歐洲、非洲及亞洲。在各地均為留鳥。
體型比大多數的山雀都大,是分布非常廣泛的鳥種;棲息於落葉林、混合林、農地、山區的灌叢、城市的公園,或紅樹林中。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常會造訪庭園。覓食時常常倒吊著,食物包括昆蟲和果實。叫聲明亮帶有金屬聲。巢杯狀,位於樹洞或是牆上的洞中,常常在人工巢箱中築巢,也有在排水管和郵箱內築巢的記錄。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山雀科(Family Paridae)
不置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放在嘴裡。指不談起、不表示感謝。《聊齋志異.卷二.俠女》:「每獲餽餌,必分給其母,女亦略不置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手掌擊打他人臉。《新唐書.卷二一三.藩鎮淄青橫海傳.李正己傳》:「時回紇恃功橫,諸軍莫敢抗。正己欲以氣折之,與大酋角逐,眾士皆牆立觀,約曰:『後者批之。』既逐而先,正己批其,回紇矢液流離,眾軍哄然笑。」《宋史.卷三一一.呂夷簡傳》:「郭后以怒尚美人,批其,誤傷帝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某些嚙齒類動物和猿猴的口腔內兩側的囊狀構造,可暫時貯藏食物。也稱為「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ogona barbata (Cuvier, 1829)
體色以灰褐色為主,偶而帶有黑色,體表鱗片特化成刺狀,尤以喉部較為明顯,體長最大約可達60公分。
澳洲東部。
日行性半樹棲之蜥蜴,喜於半乾燥或植被較稀疏之環境活動,受刺激時喉部及身體均會鼓脹以嚇唬敵人,尤以喉部鼓脹時,有如刺河豚般的滑稽模樣,令人印象深刻,雌蜥每窩可產3~5枚卵。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舊大陸鬣蜥科(Family Agamidae),Agamid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黃庭堅〈次韻時進叔二十六韻〉:「大兒勝衣冠,小兒豐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豐腴的面。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入耳而不煩,曲眉豐,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慧中。」
半紋背刺魚(虎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enicanthus semifasciatus (Kamohara, 1934)
體長型;吻短鈍,口小;體淡褐色;雌魚無橫紋,眼上方有一短橫黑帶,鰓蓋後上方1點斑,尾柄後部黑色,尾鰭上下葉邊緣具黑色帶;雄魚背部具數條不規則暗色橫紋;頭部及體中央為橘色;尾鰭深凹,上下緣延長成絲狀;體長可達21公分。
台灣、菲律賓。
棲息於珊瑚礁區約水深15~100公尺處。經組織學研究及實驗(沈、劉,1976),其為兩色體,曾鑑定為黃背蓋刺魚(G. fucosus),即半紋背刺魚的雌魚相,而雄魚相是由雌魚相經「性轉變」而來。性轉變的發生,包括體色及生殖腺的改變,當卵巢開始分化時,則出現雌雄兩性同體魚,圖(三)是雌雄魚。本種為雌先熟魚種。
供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蓋刺魚科(Family Pomacanthidae),Angelfishe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別人肉帖不在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隨意取用。明.馮惟敏〈醉太平.勸哥哥自想〉曲:「別人肉帖不在腮上,愛便宜見放著傍州樣。」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