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6.21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釋迦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梵語śākyamuni的音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意為釋迦族的聖人。俗名悉達多,生於西元前五六六年,原是釋迦國的太子,二十九歲出家修道,從當時著名的沙門阿羅邏迦羅摩和烏陀迦羅摩子修習禪定。不久就達到他們所教導的一切,但這並不能滿足他的希求,經過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禪中,他順次經歷禪那的四種境界,然後繼續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證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覺。從此以後,他被稱為佛陀。並到處說法,組織僧團,直至西元前四八六年圓寂。簡稱為「釋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聚醯胺類的人造纖維。參見「耐綸」條。
白利(Vincenzo Bellini)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聖.丹斯,露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是美國的舞者、教師和編舞家,也是美國現代舞的開拓者。1879年生於新澤西州。幼年曾學過芭蕾舞和社交舞蹈,因家人的鼓勵立志成為舞蹈家。16歲開始成為歌舞雜耍劇的專業舞蹈者和演員,並隨團到歐洲、美國各地巡演。1904年一張印有埃及女神的香煙海報,成為她研究東方的動力,也開啟了她以東方舞蹈形式傳達人類宗教精神的事業之門。1906年第一個作品演出富有東方意旨的長篇舞劇《拉達》(Radha, 1906)震驚了美國人,她獨創的表演技巧、服裝與觀念,開啟了美國舞蹈革命之門。隨後轉往倫敦、巴黎、維也納和柏林,1909年載譽歸國。歐洲的聲譽幫助她打開了美國之門,她那虔誠嚴肅的東方風格,終於超越了原有庸俗...
田景遙譯《美國的舞蹈》1974、歐建平《舞蹈美學鑑賞》1997、歐建平《舞蹈名人錄》1997、Debra Craine & Judith Mackrell《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Dance》2000.
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居住在敘利亞地中海沿岸、黎巴嫩山以西的民族。其在西元前二十世紀即出現了城邦政治,以高超的造船、航海術獨占地中海的貿易,被稱為「商業與航海之民」。而其所用的文字,更成為今日歐洲各國文字之祖。最後在西元前六十四年被龐培所征服,成為羅馬的屬省。
比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女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梵語bhikṣuṇī的音譯。《大寶積經》卷一:「貪著美味,受比丘勸化飲食。」唐.韓愈〈登封縣尉盧殷墓誌〉:「隴西李氏,生男輒死,卒無子。女一人,學浮屠法,不嫁,為比丘云。」也譯作「苾蒭」。
拉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草目錄1 基本資料2 介紹2.1 莖2.2 葉2.3 花2.4 果實2.5 應用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基本資料學名:Zoysia matrella (L.) Merr.英文名:Manila Grass、Japanese Carpet Grass別名:馬拉芝、台北草、菲律賓草、半細葉結縷草、溝葉結縷草、馬拉結縷草、斗六草等植物分類:禾本科(Poaceae)結縷草屬(...
蘋果子姜(Apple Seed Johnn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阻振動系統(damped vibration)中,其控制方程式為:
  
  式中 x 表位移;m代表質量;k代表彈性勁度(spring stiffiness);c代表阻係數,c存在時,系統振動過程中,會出現能量損耗,振幅隨時間衰減。
柴嘉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學者柴嘉(B. Zeigarnik)在1927年發現了一種現象,即是回憶中斷(未完成)的工作要比回憶已完成的工作更容易。這種未完成的工作反而不易遺忘的現象稱柴嘉效應。在柴嘉的實驗中,分派給受試者15至22個簡單工作,如穿珠子、拼圖。受試者先完成半數的工作,而在完成另外一半的工作時,研究者打斷他們,並且要求他們做其他工作。最後要求受試者回憶所有工作。結果發現,所回憶的未完成工作與已完成工作的比率都大於1,即回憶較多的是未完成的工作。有幾種說法能解釋柴嘉效應:(1)因為中斷或停止工作,增加了此項工作在受試者心中的顯著性;(2)中斷的工作成為一件未竟事業,工作者認為隨後會把它完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