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存在主義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哲學名詞。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盛行的對哲學、宗教、藝術思想的態度。對荒謬劇場有極大影響的現代哲學思潮,描述人性處在非理性的世界中的不安穩狀態。存在主義現代的表達始於十九世紀丹麥神學家齊克果(Soeren Kierkeggard, 1813-1980);法國小說家及劇作家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 1905-1980)對其現有型態和普及情形貢獻最大,他的《無路可出》(No Exit)呈現三個人被關在某種情境卻無法逃脫的情況,最後終於了解地獄就是人與人相互折磨的地方。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獅陣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藝陣名。台灣民間舞蹈。於迎神賽會與慶典中演出。約於1661年間隨鄭成功移台而流傳於台。五方獅子舞被視為是今天獅舞之雛型、歐陽修在〈新唐書禮樂志〉中提到「舞獅」,「銅鈸二人,舞者四人,設五方獅子高丈餘飾以五色,每獅子十二人,畫衣持紅拂,首加紅襪謂之,獅子郎」。台灣之舞獅俗稱「弄獅」,最常見之舞獅種類分為:閉口獅(亦稱雞籠獅、南部獅)、開口獅(亦稱柑仔獅、北部獅,客家獅亦屬其中)、醒獅(廣東獅)、北方獅(北京獅)。獅子的舞法,南部獅陣以打獅套為主,北部獅團以打獅節為主,醒獅以踩青為主。
吳騰達著《台灣民間陣頭技藝》1996。
動機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學名詞。引起行動的契機稱為動機。形成行為動機的因素有二。一是動因又稱驅力(drive),另一是誘因(incentive)。動因起於人的心理需求(need)。這些心理需求包括身體活動求安全愛情、社會承認、自我表現以及競爭等。誘因包括獎賞、責罰、場地設備、時間、教師以及教練等的鼓勵。
多面旋轉稜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透光材料所製成之可折射,且可旋轉之多面體稜鏡。藉偶數對稱面間之折射以形成光學掃描視場;旋轉速率則與掃描頻率成正比。折射面愈多,掃描視場愈小,當旋轉速率不變時,掃描頻率亦愈高。例如瑞典AGA廠紅外熱像儀,採用兩個鍺材料所製的六面體旋轉稜鏡,各別實施行掃描與列掃描,在物空間形成雙方向之掃描視場。
負荷;負載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動訓練名詞。實施體能測驗或訓練時,意圖性的分攤對肌肉、呼吸、循環系統等的負擔。如自行車的摩擦抵抗、踏板旋轉速度、跑步機上的速度、傾斜角以及引體向上自己身體體重的負擔。
旋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平面上的某一曲線繞此平面上的一條直線旋轉一圈所得的空間圖形,稱為旋轉面。
馬祖卡舞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發源於波蘭的馬祖維亞(Mazovia),普及於全波蘭。十六世紀即有此舞。原為一種農民舞,由八對或十六對男女舞者組成,舞成一圓圈,並唱波蘭歌曲,以為伴奏。波蘭國歌即採馬祖卡之節奏。從下面的詩歌文,可知馬祖卡舞與民眾之密切關係:馬太死了,躺在木板上,如果人們為他奏一曲,他就會跳起舞來。因為這就是馬祖(Mazur)的靈魂,他雖然死了,可是他不會是靜止不動的。在各種社交集會中,《馬祖卡舞》由領舞者與其舞伴開始,然後順序一對一對參加,直至全體舞者均參加舞蹈。在舞蹈中,男舞者有其壯觀的舞步,女舞者則配合男舞者而舞,但並非純為一種陪襯。配合3/4或6/8之節拍,舞成直線,襯以各種變化的身段與舞步,並在...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平衡;平衡狀態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動訓練法名詞。平衡是平均或均衡的意思。指物體的穩定狀態而言。在運動方面,指身體在運動中,藉中樞神經與肌肉的伸縮(緊張與放鬆),能在有意和無意中維持身體穩定的狀態。
局部動作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邦動作分析名詞。動作僅限於肢體的某部份,如:爵士舞蹈中,常見頭部的旋轉動作等。
Irmgard Bartenieff & Doris Lewis《Body Movement Coping with the Environment》1980.
大漠孤煙直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是劉鳳學舞蹈創作的第115號作品、趙季平作曲、安東尼.鮑恩(Anthony Bowne)燈光設計、翁孟晴和劉鳳學服裝設計、張一成及劉鳳學舞台設計、由新古典舞團於2000年5月在臺北市國家戲劇院首演。《大漠孤煙直》的創作靈感來自王維(西元699∼759)的詩《使自塞上》中之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舞蹈的意象來自張衡(西元78∼139)的渾天儀。這是一首跨世紀的今人與古人、藝術與科技對話的「舞蹈交響詩」。全舞分成四段:〈千山獨行〉、〈悲愴──悼921大地震〉、〈求索〉、〈獨行〉。本舞是編舞者集其畢生舞作心血之大成的輝煌巨作,更是她以生命書寫舞蹈的寫照。
新古典舞團《大漠孤煙直》演出節目單2000。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