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庶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子女稱父親的姨太太。《儀禮.士昏禮》:「庶母及門內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恨海》第九回:「華與庶母同住,更是處處避嫌,不敢露一些愁苦。」
鴒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兄弟友愛,急難相扶持。語本《詩經.小雅.常》:「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唐.杜甫〈贈韋左丞丈濟〉詩:「鴒原荒宿草,鳳沼接亨衢。」宋.王禹偁〈寄題陝府南溪兼簡孫何兄弟〉詩:「枕蕈與琴書,鴒原聊自奉。」
靖難之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靖難之役(Jingnan Campaign)明朝太祖去世後,皇太孫允炆繼位為明建文帝後,因內無功臣可謂依持,外又有諸王威脅,最後只好借削籓來保護自己的帝權,因而引起叔父燕王朱的「靖難之役」。燕王朱於1402年(建文四年)攻佔南京後,即位為帝(成祖),翌年改年號為永樂,並改北平為北京順天府,積極營建宮殿,1421年(永樂19年),北京宮殿完成後,正是遷都於此。同時修築大運河,使北京和江南連成一氣,因為自唐代至宋至明,江南在經濟上已壓倒華北,...
脊令在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脊令,一種水鳥。飛翔時相互共鳴、共擺尾。當脊令失去居處而棲止於高原,便鳴叫尋其同類。語出《詩經.小雅.常》:「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脊令在原比喻兄弟有急難。也作「鶺鴒在原」。
逮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富盛而熟習的樣子。《禮記.孔子閒居》:「威儀逮逮,不可選也。」也作「」。
急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救助災難。《詩經.小雅.常》:「脊令在原,兄弟急難。」
仁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師長稱學生。也作「仁」。
風馬不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馬牛不相及」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僖公四年》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1>處南海,唯是風2>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于陘。 〔注解〕 (1) 寡人:古代國君自稱的謙詞。 (2) 風:雌雄因相誘而相追逐。一說通「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樹木。即棠。《說文解字.木部》:「栘,棠也。」
靖難之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燕王朱舉兵反惠帝而自立為王。參見「靖難」條。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