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8.58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變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將佛經描述的故事,圖繪成畫,以便傳播佛法。變相曾流行於古印度及中國六朝、隋、唐之際。《五燈會元.卷一.弘忍大滿禪師》:「其壁本欲令處士盧珍繪伽變相,及見題偈在壁,遂止不畫,各令念誦。」
業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稱地獄中燒煮地獄眾生的火。由於這些火都是地獄眾生的惡業所招引的,故稱為「業火」。《大佛頂首嚴經》卷八:「阿難!是人皆以純情墜落,業火燒乾,上出為鬼。」
一聲不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發出任何聲音。《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誰知胡道臺見了這許多人,早把他嚇呆了。了半天,一聲不響。」
嚼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無味。《嚴經》卷八:「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味如嚼蠟。」《紅樓夢》第五回:「若不先閱其稿,後聽其歌,翻成嚼蠟矣。」
解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指修行者的心已完全息滅貪、瞋、痴等一切煩惱的境界。《大佛頂首嚴經》卷六:「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於彼前,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亦稱「涅槃」。
愣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呆住了。如:「看到成績單上的紅字,他愣怔了。」也作「怔」。
龜毛兔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龜沒有毛,兔沒有角。僅有其名而無其實。佛典常用以譬喻空理。《大佛頂首嚴經》卷一:「汝不著者為在?為無?無則同於龜毛兔角。」
發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心神不貫注而眼睛呆視的樣子。《紅樓夢》第二九回:「話說寶玉正自發怔,不想黛玉將手帕甩了起來。」也作「發」。
教外別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裡的禪宗。禪宗的傳承據說是釋迦牟尼佛在一次法會上,拈花微笑,坐中無人能解,只有摩訶迦葉能契悟佛意,因而得到佛陀的付法,啟開禪宗以心傳心的法門。因為此法門不經由經典教授,所以稱為「教外別傳」。宋.鄭昂〈景德傳燈錄跋〉:「如此世愚人謂:『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便疑《伽經》宋已有之,非達磨攜至,豈不悖哉?」
一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吃驚的樣子。《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你看這老頭兒,這一,愣得好生叫人不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