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5.55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暗箭傷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趁人不備,用狡詐陰險的手段傷害人。《水滸傳》第一一三回:「但是殺下馬的,各自抬回本陣,不許暗箭傷人,亦不許搶擄屍首。」《鏡花緣》第五八回:「有毒生靈的強盜,有暗箭傷人的強盜。」也作「暗箭中人」。
玄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國(今印度北部蒙吉爾)、 薩羅國、安達羅國、馱那羯碟迦國(今印度東海岸克裡希納河口處)、達羅毗國(今印度馬德拉斯市以南地區)、狼揭羅國(今印度河西莫克蘭東部一帶)、缽伐多國(約今喀什米爾的查漠),訪師參學。他在缽伐多國停留兩年,悉心研習《正量部根本阿毗達磨論》及《攝正法論》、《成實論》等,然後重返那爛陀寺。不久,又到低羅擇迦寺向般若跋陀羅探討說一切有療三藏及因明、聲明等學,又到杖林山訪勝軍研習唯識抉擇、意義理、成無畏、無住涅槃、十二因緣、莊嚴經等論,切磋質疑,兩年後仍返回那爛陀寺。此時,戒賢囑玄奘為那爛陀寺僧眾開...
荒謬絕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掃迷帚.第三回》1>更堪笑者,民間或築墳,或造屋,其鄰近之人,設抱微恙,家人輩必相聚議說,是必動土觸犯太歲神所致,急宜延巫祈禳,或請僧道作福,庶保無虞。不知冤各有主,太歲有靈,自當於築牆造屋之家肆其毒,何致殃及無辜,無理取鬧。其尤甚者,則以鄰近並無土木之興,師巫無可藉口,乃逞其擣鬼伎倆,以為是必飛來土煞所致。無論並無土煞,就令有之,既可飛來,即可飛去,何妨任其來去自由,置諸度外?或謂天狗2>、騰蛇3>、白虎4>等星,亦能在人間作祟5>。實在並無此星,何所謂祟?其說荒謬絕倫,更可付諸一笑。或又謂祖先作祟,理宜祈禱追薦,以妥幽靈,於理尤覺不順。祖先果有知,必加意護佑子孫,使永無災晦,安肯無...
妥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穩當合適。《紅樓夢》第四四回:「賈璉之俗,鳳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貼,今日還遭毒,想來此人薄命。」《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此時房子還未看定哩。待一一布置妥貼,開學時再同你去看。」也作「妥帖」。
甘之若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甘之如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甘之如飴」典源作「甘如飴」,後以成語多為四字,乃成「甘之如飴」。「飴」,麥芽糖,引申為甜的糖食。「如飴」,像麥芽糖一樣甜。《詩經.大雅.綿》有「周原膴膴,堇如飴」一句,意思是說:周原的土壤肥沃,即使是像堇之類的苦菜,也會變得甘美不已。「甘如飴」是說苦的東西,吃起來像糖一樣甜。用來形容人為了某種崇高的目標,心甘情願承受痛苦或犧牲。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記載了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之後,一直忍辱負重,希望有天能夠雪恥復國。他為了隨時提醒自己亡國之恨,於是臥薪嘗膽,過著刻苦的生活。他又積極地討好夫差,降低夫差對越國的戒心,獲取其信任。例如...
妖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佻嫵媚。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七.如是我聞一》:「惟其如是之妖媚,故蠱惑其夫,毒前妻兒女,造種種惡業也。」
尤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程度更大、更嚴重。[例]戰爭一旦爆發,平民百姓固然飽受毒,前線戰士所遭危苦,特為尤甚。
盜鐘掩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掩耳盜鈴」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不苟論.自知》荊成、齊莊,不自知而殺;吳王、智伯,不自知而亡;宋、中山,不自知而滅;晉惠公、趙括,不自知而虜;鑽、龐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敗莫大於不自知。范氏1>之亡也,百姓有得鍾2>者,欲負3>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4>毀之,鍾況然5>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6>。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為人主而惡聞其過,非猶此也。 〔注解〕 (1) 范氏:范吉射,春秋時晉卿,生卒年不詳。范武子後代,後為智伯所滅。 (2) 鍾:同「鐘」,古代一種中空,用銅或鐵製成之打擊樂器。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五.辨誤》:「諺有『掩耳偷鈴』...
掩耳盜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掩耳盜鈴」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不苟論.自知》荊成、齊莊,不自知而殺;吳王、智伯,不自知而亡;宋、中山,不自知而滅;晉惠公、趙括,不自知而虜;鑽、龐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敗莫大於不自知。范氏1>之亡也,百姓有得鍾2>者,欲負3>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4>毀之,鍾況然5>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6>。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為人主而惡聞其過,非猶此也。 〔注解〕 (1) 范氏:范吉射,春秋時晉卿,生卒年不詳。范武子後代,後為智伯所滅。 (2) 鍾:同「鐘」,古代一種中空,用銅或鐵製成之打擊樂器。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五.辨誤》:「諺有『掩耳偷鈴』...
竊鐘掩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掩耳盜鈴」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不苟論.自知》荊成、齊莊,不自知而殺;吳王、智伯,不自知而亡;宋、中山,不自知而滅;晉惠公、趙括,不自知而虜;鑽、龐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敗莫大於不自知。范氏1>之亡也,百姓有得鍾2>者,欲負3>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4>毀之,鍾況然5>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6>。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為人主而惡聞其過,非猶此也。 〔注解〕 (1) 范氏:范吉射,春秋時晉卿,生卒年不詳。范武子後代,後為智伯所滅。 (2) 鍾:同「鐘」,古代一種中空,用銅或鐵製成之打擊樂器。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五.辨誤》:「諺有『掩耳偷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