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7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紅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紅色的魚。例:蓄在廟脣水池肚个紅金,看起來又大又靚。(養在廟旁水池裡的紅金,看起來又大又漂亮。)
黃黝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1背鰭:Ⅵ;第2背鰭:Ⅰ/ 8。臀鰭:Ⅰ/ 9;胸鰭:14;腹鰭:Ⅰ/ 5;尾鰭:2+15+3。縱列鱗 28~29;橫列鱗 8~9;背鰭前鱗11~14 。體長為體高的3.6倍;為頭長的3.5倍。頭長為吻長的4倍;為眼徑的3.4倍;眼間距的2.9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8倍。體延長,形狀稍微側扁。背緣、腹緣微微隆起,尾柄較長,小於體高。頭小,形狀較尖,平扁;頭後稍微隆起。頭部具有3個感覺管孔。臉頰不突,有1條縱形感覺乳突線,自上唇後緣向後形成弧形,斜向眼睛的後上方。吻尖且突,較長,吻長稍微小於眼徑。眼大,上位,突出。兩眼間隔寬平,寬度大於眼徑,約為眼徑的1.2倍。鼻孔每側兩個,分離,相距較遠:...
斑點櫛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oulengerella maculata (Valenciennes, 1850)
體圓長;吻尖長;口裂大;體灰銀色;體側及尾部有許多大黑斑;體長可達1公尺。
南美洲。
棲息淡水域的掠食性魚類。
供食用及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Order Characiformes)
骨鰾首目(Superorder Ostariophysi)
耳鰾系(Series Otophysi)
櫛狗科或魣脂科(Family Ctenoluciidae)
鬚海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稍側扁,呈長紡錘形。頭稍大;口小;吻長而鈍尖;上頜僅達吻部的中央;上下頜均具單列齒,齒中大,較鈍,排列較疏;鋤骨與腭骨無齒。具頦鬚一對,末端達眼眶後緣下方,或稍後方。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鰓蓋骨具二短棘;鰓膜與峽部分離;鰓耙數6-7 + 21-25。體被弱櫛鱗,易脫落,腹鰭基部具一腋鱗,眼前無鱗;側線鱗數27-28,上側線管呈樹枝狀。背鰭兩個,彼此分離;胸鰭軟條數15-16(通常為15);尾鰭叉尾形。頭與體前半部黑褐色,後半部黃白色,體側從吻至背鰭棘部下方具二條白色斜帶;背鰭末端下方之側線上有一黑斑。背鰭硬棘部胸、鰭與頦鬚紅褐色;背鰭軟條、臀鰭與尾鰭黃白色。
雙帶海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胸鰭軟條14-16(通常15,極少數14);鰓耙5-7+20-23(總數26-30);標準長為體高的3.1-3.5倍;標準長為頭長之2.5-3 .2倍;頭長為吻長之1.85-2.3倍;頭長為胸鰭長之1.3-1.45倍;頭長為腹鰭長之1.3-1.45倍。背側淺紅棕色,腹側白至粉紅色,體表有兩條平行的暗紅至深黃褐色縱帶,兩縱帶交會於頭部上唇基部,最上方的縱帶通過眼眶;一條白或粉色縱帶隔於平行雙縱帶之間,下側縱帶下方尚有白或粉色縱帶,上側縱帶正上方則有黃白或淡紅色縱帶;眼眶後的上側紅或淺黃褐縱帶內,有一個深紅到黑色的斑點;尾柄前可能有一個淺橙到微黃色的鞍狀淡斑,及一個相鄰的鞍狀暗紅色斑;鬚白色,鰭條...
臺灣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略側扁。吻圓鈍;前額不突出。外齒分離而未癒合成齒板;閉口時上頜齒會覆蓋下頜齒;上頜前端齒呈錐狀;上咽骨每側有咽頭齒三列,下咽骨之生齒面寬度大於長度。背鰭前中線鱗約為4;頰鱗1列,4-5個,鱗片大型。胸鰭具10-13軟條;尾鰭全期皆為圓形。初期階段(IP, Initial phase)的雌魚體色混雜著紅色至灰褐色,體側通常具三條白點縱帶;胸鰭單一淡色,基底黑斑不顯。終期階段(TP, Terminal phase)的雄魚體呈綠褐色,體側淺色之小斑點,鱗片另有紅褐色之小斑;頭部側面有橘紅色之不規則條紋;腹部通常灰白色,有時為暗玫瑰色或淡黃色的;2條不規則的暗紅色橫帶越過頦部,中間具白色或黃色...
大口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呈紡錐形。頭中大。吻長較眼徑略短。上頜骨向後達瞳孔之前部下方。眶前骨及前鰓蓋骨邊緣具鋸齒。體被中大型櫛鱗,頰部、鰓蓋及鰓蓋下骨均具鱗;側線完全而平直,僅於胸鰭上方略向上彎曲;背、臀鰭基部均具鱗鞘。背鰭單一,硬棘部和軟條部間具缺刻,硬棘X,軟條數9-11;臀鰭硬棘III,軟條數10-11;尾鰭凹形,上下葉端稍鈍。體上部黃綠色而有銀色光澤,下部銀白色;成魚體側的每一鱗片均具黑褐色緣。各鰭淡黃色,背、鰭具不顯之黑色緣;尾鰭上下葉各有1大型黑色斑點。
呂宋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稍側扁,呈長橢圓形。頭中大;口小,下位;吻圓鈍;上下頜齒細小,鋤骨與腭骨具齒,均多形成絨毛狀齒帶;上頜延長至眼下方約1/3處。頦部縫合處具一對長鬚,末端達後鰓蓋緣。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鰓蓋骨後緣具一短棘;鰓蓋膜與峽部分離;鰓耙數20-23。體被中大櫛鱗,易脫落;側線完全,側線鱗數30-31,側線鱗上之側線管分枝。背鰭兩個,彼此分離;胸鰭軟條數12-14;尾鰭叉尾形。頭部及體側自吻端經眼至尾鰭基部具一褐色至黑褐色的縱帶;體背具5條暗色寬鞍狀斑,或有不顯;頭部及體側具紅色斑點,死後模糊。背鰭、臀鰭及腹鰭均具3-5條橘色或紅褐色縱帶,但臀鰭及腹鰭有時缺乏;尾鰭上下葉各具5-7條斜紅褐斜帶;胸鰭...
纖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略側扁。吻圓鈍;前額不突出。牙齒完全癒合成齒板,上齒板為下齒板所包被,齒板之癒合處呈鋸齒狀;上咽骨每側有咽頭齒三列,下咽骨之生齒面寬度大於長度。背鰭前中線鱗約3-4(通常為4);頰鱗1列,4-5個,鱗片大型。胸鰭具13軟條;尾鰭圓形。體呈綠褐色,體側具白色及棕色之斑駁,另有 5 條不規則的白色條紋;頭部有不規則的白色斑點。背鰭、臀鰭及胸鰭之鰭膜上具暗色斜帶;胸鰭為黃色;臀鰭鰭膜為黃色,具線狀排列之白點。
縱帶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稍側扁,呈長橢圓形。頭中大;口小,下位;吻圓鈍;上下頜齒細小,鋤骨與腭骨具齒,均多形成絨毛狀齒帶;上頜延長至眼下方約1/3處。頦部縫合處具一對長鬚。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鰓蓋骨後緣具一短棘;鰓蓋膜與峽部分離;鰓耙數7-8 + 19-21。體被中大櫛鱗,易脫落;側線完全,側線鱗數38,側線鱗上之側線管分枝。背鰭兩個,彼此分離;胸鰭軟條數15-16;尾鰭叉尾形。體背銀灰色,體側銀白色,有時帶淡紅色光澤,無任何縱帶,腹部白色。第一背鰭末端有一黑色斑塊,二個背鰭的鰭膜上亦有暗色的縱帶,尾鰭上葉有4-5條及下葉有3-4條黑色或褐色的斜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