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動作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作教育是以人體自然的動作發展程序為基礎,給予不同年齡的兒童,實施不同的運動教學,使兒童不只是在生理上獲得正常發展,而且在心理上、社會上亦能透過運動教育達到全面性的發展。
  動作教育學者認為人體動作的發展有其一定的順序,有如一棵大樹,動作的基本要素是力量、時間、空間及流暢等,是大樹的根,而基本動作之彎曲、伸展、扭轉、走、跑、跳、躍、投、接、踢、截、擊等,是大樹的軀幹,至於一些個人運動如田徑、體操、水上運動和團體項目的球類、舞蹈等,則為大樹的枝葉,動作教育學者認為大樹要長得茂密,必須有深厚的根部為基礎。
  動作教育亦特別強調運動過程中,增進兒童的身體意識、知覺能力、語...
同理心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學名詞。設身處地以別人的立場去體會當事人心境,如:感覺、需要、痛苦等心理歷程稱為同理心。它被應用於舞蹈治療中,治療師依靠個人的生活體驗,以及個人的認知能力,同理心的形成也不盡相同。
《張氏心理學辭典》1992。
技能動作領域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技能動作領域教學係指教導學生作心理與動作聯結的學習,以發展操作或動作的技巧。這類的教學如指導學生將資料輸入電腦的動作、投球的動作、彈奏樂器等。
  布魯姆等人(B.S. Bloom, et. al.)認為人類的能力通常可分為認知、情意、技能動作三大領域,而學校中的課程、教學、評量的設計也大抵不超過這個範疇。這些學者們進一步發展這三個領域的教學目標分類體系,以供課程設計者及教師教學的參考。其中提出技能動作領域目標的學者有羅格斯代(C.E. Ragsdale)、奇布樂(R.J. Kibler)、哈羅(A.J. Harrow)、辛普森(E.J. Simpson)等人。
  這...
動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剖學名詞。指運動時的主作用肌肉。例如肘關節屈曲時,有很多肌肉參與活動,但此動作的主作用肌是肱肌和肱二頭肌(收縮)。反作用的拮抗肌是肱三頭肌(伸展)。輔助性作用的協同肌是前臂屈肌群。
幕間插劇或表演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演類型名詞。原本這種表演是指伊莉莎白女皇時期(在位時期1558∼1603),在領主家宴會時,演員在迴廊演出的秀。大部分的內容沒有特殊意義,純粹是點綴宴會的消遣。稍後,在文藝復興時期(約1430∼1650),幕間劇變成穿插在一部長戲中的表演。十五世紀後期,劇作家約翰海烏德(John Heywood, 1497-1961)成立了國王幕間劇表演工作者團(The Players of the King´s Interludes),他們專門在特殊的節日和私人的宅院演出。它的主題或情節可分為五種: 道德的、或者人性善與惡的掙扎。 政治性的。 教育學的,例如:約翰瑞德佛(John Redford)所編的《...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坦達瓦舞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印度舞蹈中激烈的舞蹈形式,與溫柔的舞蹈(Lasya)相對,二者常被分別誤譯為男性及女性的舞蹈,但實際上二者均可由男性或女性演出。Tandava可細分為兩類:pebali及vahurupa。前者祇以四肢動作演出,而且沒有戲劇技巧,後者富含戲劇技巧,舞者不斷更換衣服,口中並吟唱著由無意義的音節如Ta、Na、Dim所組成的Telena歌聲。Tandava名字的由來,相傳是來自首先跳此類舞蹈的濕婆神(Shiva)的使者譚度(Tandu)。
Projesh Banergi《Art of Indian Dancing》.
基本動作技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嬰幼兒期到成人期,人類終其一生的動作能力發展,皆不外乎包含移動的(locomotive)、操作的(manipulative)、和穩定的(stable)動作能力之發展。若從發展的階段來看,胎嬰期(出生前五個月到一歲)屬反射行為期(reflexive behavior),嬰兒期(零歲到二歲)屬初步動作能力期(rudimentary movement abilities),兒童早期(二歲到七歲)屬基本動作能力期(fundamental movement abilities),兒童中期(七成到十歲)屬一般動作能力期(general movement abilities),兒童晚期(十一歲到十三歲...
完形舞蹈動作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治療名詞。所謂完形指完整的形象或形體,可以是物理的結構、心理的功能、抽象的符號或象徵。它被使用於舞蹈治療時所強調的是呈現情感經驗,並使用角色演練的技巧澄清情感。它強調經驗的立即性,同時注意象徵和暗喻。完形舞蹈動作治療主要用於尋求治療作為獲取自我覺醒的人身上,通常被用於團體治療中。完形的理論使用了基本的感官概念。完形舞蹈動作治療法的定義如下:全面的使用身體知覺和動作。其目的是藉著自發性人物形成及與環境自動接觸之有機自我規限,使得個人內在不相干的概念,能得到有目的的整合。
《An Introduction to Dance Movement Therapy in Psychiatry》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1992。
舞蹈(動作)治療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治療名詞。一位專業舞蹈治療師需要心理學、醫學、運動學及舞蹈的專業課程,更需要二年專業學習及一年在醫院實習的經驗,他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掌握患者,使治療過程配合患者需要,並有復健的效果產生。舞蹈治療師最主要的功能與責任即是為患者設計舞蹈動作或對動作的詢問,藉由實際的互動中包括肢體語言和感官語言選擇治療計劃和方式。舞蹈治療工作場所為醫院、療養院、學校、監獄或私立診所等。治療對象除了特定的患者由臨床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診斷後轉介舞蹈治療外,其他尚有酗酒、自閉兒、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肢體殘障、智能不足、行為偏差、不健全家庭等,也適合於老年人、一般婦女或演藝工作者,藉此活動建立自信心與成就感。舞蹈治療師...
《Dance Movement 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e》1992.
扇子舞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哈尼族民間舞蹈。流傳於雲南省元陽、綠春、紅河、元江、新平等縣哈尼族聚居區。因雙手執扇起舞,故名。元陽等地白鷳鳥甚多,哈尼人視之為善良、吉祥的象徵。相傳,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貧病交加的哈尼老人倒臥樹下,一隻白鷳鳥在樹上看見,遂銜來妙葯,救活了老人,為感謝和紀念白鷳鳥,老人砍芭蕉葉做為鳥翅,模仿白鷳鳥起舞。一說很久以前,一場瘟疫流行,奪去了哈尼族的所有生命,只剩下一個嬰兒,嬰兒的哭聲觸動了天上仙子她就化作一隻白鷳鳥,含葯救活了嬰兒,哈尼族才得以繁衍下來。又說以前有個叫阿衣的小孩,曾經學著白鷳跳舞,後來哈尼族才有了舞蹈。現民間流傳的阿衣而笛施笛瑪的傳說,即阿衣是最早跳舞的人。至今元江一帶還沿用棕...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