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47.28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掃眉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通曉文學的女。唐.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詩:「掃眉才于今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孔丘。參見「孔丘」條。
凡夫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對於在宗教上有特別成就者,泛指一般世俗之人。明.葉憲祖《鸞鎞記》第七折:「我本玉府仙姝,豈偶凡夫俗,不如出家入道,倒得討個清幽也。」《封神演義》第四三回:「吾等又不是凡夫俗,恃強鬥勇,皆非仙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對男的敬稱。《易經.恆卦.六五》:「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凶。」唐.李白〈贈孟浩然〉詩:「吾愛孟夫,風流天下聞。」
2.孔尊稱孔為夫,故特指孔。後世遂敬稱老師為「夫」。《論語.陽貨》:「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莞爾而笑。」
3.對年長而學問好的人的尊稱。《孟.梁惠王上》:「願夫輔吾志,明以教我。」
4.稱謂。舊時婦人對丈夫的尊稱。《孟.滕文公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紅樓夢》第一○五回:「見眼前俱是賈政的人,自己夫被拘,媳婦病危。」
腳伕、伕役。《水滸傳》第一六回:「你們不替洒家打這夫,卻在背後也慢慢地挨。」《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就這兩個夫,緩緩而行也罷。」
教師做為轉化型知識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批判導向的教育學認為教育的成敗在於整個社會的背景因素,對於學生學習
失敗的解釋,有一派是以技術層面來解釋,即認為老師不會教、學校設備不好、課程設計不好等。可是,批判教育學指出當學習失敗的學生主要是來自社會的下階層時,那就是由於社會的不公平使得這些下階層女在「認同」上遭受挫折,無法自我肯定,以致於產生各種反社會行為。根本之道即在於消除社會的不公平,使社會多元化,每個人的認同才可能得到肯定。但是,消除社會不公等於是進行革命的工作卻又加到教師的身上,Giroux主張教師要成為Gramsci所說的「有機的知識份」,對社會進行改革,以創造有利的教學環境。  而Henry A. Gi...
Giroux, Henry A. (1988). Teachers as intellectuals: toward a critical pedagogy of learning. Introduction by Paulo Freire, Foreword by Peter McLaren. London: Bergin & Garvey.
父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親慈愛,兒女孝順。《禮記.禮運》:「何謂人義?父慈,孝,兄良,弟弟。」《東周列國志》第一○一回:「主聖臣賢,國之福也;父慈孝,家之福也。」
一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體的成員。如:「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所以都有維護社會秩序的責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妻的通稱。唐.杜甫〈新婚別〉詩:「結髮為妻,席不暖君床。」《三國演義》第五二回:「天下女不少,但恐名譽不立,何患無妻乎?」
與兒女。《孟.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後漢書.卷六四.吳祐傳》:「祐問長有妻乎?對曰:『有妻未有也。』」
父為隱,為父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為隱,為父隱」是指父間由於親情的關係,會為對方隱瞞過錯;出自於〔論語.路.十八〕葉公對孔說:「我們這地方有確實實踐正直之道的人,他的父親偷了人家的羊,做兒的出面證實父親的罪行。」孔說:「我們那裡所謂的『直』和這個不同,父親會為兒隱瞞,兒也會為父親隱瞞,『直』就在其中了。」孔的「直」是指真誠地依循內在道德感;在孔看來,好善惡惡的正義感固然是可貴的情操,但是父親情更是自然天性,比起好善惡惡的情緒要來得強烈而深刻,所以依人之常情,父間總是會為對方隱瞞過錯。父相隱雖然有礙法制,卻不是個人正義感的泯滅,為至親隱瞞,避免至親被法律制裁,並不表示同意其錯誤行為。因此父相...
殺彘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妻與戲言殺豬,而曾以為不應欺騙孩,故殺豬教。典出《韓非.外儲說左上》。後用以指父母教導女應言行一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