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465 ms
共 7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岩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蒸發形成的自然鹽,成分為氯化鈉。受到限制的海灣或內陸湖泊,經過蒸發作用乾涸後,鹽分結晶而形成。也稱為「礦鹽」。
|
角頁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深色、細粒的塊狀變質岩。由頁岩、粉砂岩等細粒砂石受接觸變質所造成,通常在接觸圈的最內部產生,主要礦物有石英、長石、石墨、堇青石、紅柱石等。
|
岩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岸依其組成物質與近岸地勢陡緩,可分為岩岸與沙岸兩大類。岩岸指組成物質多為岩石的海岸,主要特徵為海岸線曲折、多港灣和島嶼,灣闊水深,宜於航運和漁業的發展。
|
斑岩(玢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斑岩舊稱玢岩,為具斑狀岩理的安山岩質火山岩,常含細粒礦物結晶。 斑狀岩理依岩漿冷卻速度不同,分為斑晶(Phenocryst)和石基(Groundmass)。岩漿在早期慢慢冷卻結晶所成的大晶體,稱為斑晶;到了後期,岩漿快速冷卻結晶形成由細小晶體所構成之石基,此種組織即為斑狀岩理,斑晶代表早期結晶之礦物。玢岩之斑晶含量常達50%。
|
輝長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呈暗色或黑色的粒狀結晶體,屬侵入型基性火成岩。主要由斜長石與斜輝石、少量橄欖石、正輝石、正長石構成,可做建築材料。
|
碎屑狀石灰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碳酸鈣為主要礦物組成(超過50%重量百分比;顯微鏡下觀察薄片所佔面積一半以上)的沉積岩,稱之為石灰岩;其所含礦物組成,除碳酸鈣之外包括石英、長石、海綠石、黏土礦物、黃鐵礦,以及菱鐵礦等,特殊環境中生成的石灰岩則含有不等量的火山碎屑(例如:花蓮大港口地區所見之港口石灰岩)。石灰岩中常見的碳酸鈣礦物為方解石,有些則含有少量(少於5%)的白雲石。 顧名思義,碎屑狀石灰岩就是主要由碳酸鈣碎屑所組成的石灰岩,其碎屑組成可能為生物骨骼、殼體、包殼粒(例如:紅藻球、核形石、塊狀珊瑚石、魚卵石等),甚至是已成岩的石灰岩礫。碎屑狀石灰岩的分類,可依據顆粒大小、顆粒沉積方式、各級顆粒相對含量,以及顆粒的類別組成...
|
蒸發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封閉的水體內因自然蒸發作用而沈澱而成的沈積岩之通稱,最常見並具有經濟價值的蒸發岩為石膏、硬石膏(anhydrite)、石鹽(halite),由於具可溶性,因此除位於乾燥地區外,大多數蒸發岩深埋於地底岩層中。
|
石灰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沉積岩。化學成分為碳酸鈣,主要礦物為方解石。由溶於水中的碳酸鈣沉澱或有機物堆積而成。因含有矽、泥、砂、白雲石、氧化鐵等不同雜質,故有灰、黑、微褐、藍黑、淡綠、淺紅等色。硬度不大,易溶蝕,在其發育地區常形成石林、洞穴等。可用來燒製石灰、水泥或用作橡膠、油漆等的填充料,亦可用作建築石料。
|
岩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gretta sacra
體長約58公分。有兩種色型,黑色型全身羽毛黑褐色,喙、腳黃綠色。白色型全身羽毛白色。
共2亞種,分布於亞洲東部、東南部、澳洲、紐西蘭沿岸及大洋洲。
黑色型和白色型的岩鷺常常一起出現,可是在岩鷺分布的最北方及最南方,幾乎都是黑色型。不同色型可能會有利於不同的覓食行為。在澳洲,白色型偏好捕魚,黑色型則偏好螃蟹。棲息的環境是岩石海岸及珊瑚礁,會避開沙岸,不過有時也會出現在紅樹林及附近的泥灘,海岸附近的稻田及淡水溼地也可以見到蹤影。覓食的時間主要受到潮汐來影響,白天夜晚都會覓食。獵物以小螃蟹為主,也會吃彈塗魚、蝦虎等小魚,還有昆蟲(如蚱蜢)。岩鷺有很強的領域性,繁殖期時會有頭上揚及展示肩羽的行為。巢由樹枝、樹葉及草莖所構成,每窩產卵2~3枚,雌雄都參與孵卵,孵化期 25~28天。幼鳥5~6週時可以離巢。
鳥綱(Class Aves)
鸛形目(Order Ciconiiformes)
鷺科(Family Ardeidae)
|
矽質玄武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矽質玄武岩則是由較淺處未受換質作用的地函二輝橄欖岩經平衡部分熔融作用而形成。岩石外觀顏色較鹼性玄武岩為淺,顆粒較粗;斑晶以斜長石、斜輝石、橄欖石為主。以間粒-間隱結構為主,顆粒度較粗,結晶度較高,一般含玻璃質較少,二氧化矽含量多大於49%。常含有紫蘇礦物,部分出現石英。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