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50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反正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撥反正」。見「撥反正」條。01.唐.杜甫〈朝享太廟賦〉:「向不遇反正撥之主,君臣父子之別,弈葉文武之雄,注意生靈之切。」亂反治"> 
寶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天花墜」。見「天花墜」條。01.宋.朱熹〈答吳伯豐書〉其二二:「凡所悟解,一一皆是聖賢真實意思,如其不然,縱使說得寶花墜,亦只是自家杜撰見識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眼花撩」。唐.丁仙芝〈餘杭醉歌贈吳山人〉詩:「桃花昨夜撩開,當軒發色映樓臺。」《老殘遊記》第二回:「正在撩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臺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葬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埋葬無主屍骨的墓地。通常在荒野人煙罕至的高地上。如:「聽說這座葬崗,不久後將被開闢成遊樂區。」也作「墳崗」、「葬崗子」、「葬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糾纏、紛。如:「心情繚。」也作「撩」。
黃巾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生於東漢靈帝中平元年(西元186)的大規模民變。黨錮之後,政治黑暗,社會不安,鉅鹿人張角組織太平道作,因參加事的人都在頭上裹著黃巾,作為標幟,故史稱為「黃巾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造反作。《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南中諸郡,並皆叛,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也作「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為。如:「這是個重要的會議,你可別來!」
安史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祿山於范陽起兵造反,陷兩京,玄宗逃往四川。祿山死,子慶緒繼之;慶緒死,史思明繼之;思明死,子朝義繼之,至代宗廣德元年,其始被郭子儀、李光弼等敉平,歷時九年,史稱為「安史之」。也作「天寶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動、擾,多指社會上、政治上。《三國志.卷一七.魏書.張遼傳》:「是不一營盡反,必有造變者,欲以動人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