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阿巴奈拉舞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阿巴奈拉舞(Habanera)是西班牙舞曲之一種,後傳至古巴,為古巴首都哈瓦那(Havana)之一種有歌有舞之舞蹈。音樂是用緩慢至中板之2/4拍子,其節奏與探戈(Tango)相同。此舞為一種雙人舞,男女面對面,舞時配合歌唱而做出表達歌意之各種姿勢。舞蹈風格緩慢而穩重。手臂、臀部、頭部及眼睛,均有動作。令人感覺似乎源自摩爾人(Moorish)或東方。有人認為係來自非洲之黑人,先傳入古巴,再傳至西班牙。亦有人認為傳入路線正相反,先傳入西班牙,再傳至古巴,1850年左右又再重傳回西班牙。最早期之阿巴奈拉舞為《阿里格利托》(Areglito),由西班牙作曲家伊拉迪耶(Yradier)在1840年...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王沛綸編著《The Concise Dictionary of Music》民國八十四年。
形式語言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數學方法或模型研究形式語言結構和語法表示法的理論。
形式行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一九四○年後,郝爾(C.L. Hull, 1884~1952)因有多數繼承其說者,使其主張得以充分發展,至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所謂之「新郝爾行為主義」(Neo-Hullian Behaviorism)或「非形式行為主義」,放棄郝爾的定理方式,改而探討高級心理歷程,如語言解題等。
  郝爾曾預設機體在接受刺激之後,會有片段且觀察不到的反應,包含在由刺激到反應的全部過程中,設定的刺激(s)可先引起片段反應(r),片段反應又成為一片段刺激(S),成為S→r→s→R的連鎖,其中r-s為隱藏的邊際反應。非形式行為主義者則以r-s為大腦活動,但仍偏S-R學習律。此派說者包括米勒(Neal ...
即興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興」原屬於一種創作活動。教師藉設定之主題及教學上的領導,啟發學生的想像力,並作適度的表現,使成為一種具有教育價值的表演。「即興」可以視為一種「對等的因素」,且具有兩個方向相對的效應。如「即視、即興」為一種經驗。當我們透過感官接觸時,會產生個人自發的觀念。而這些觀念與身體、物體、空間、舞伴、能量、音樂、事件等因素有關,是一種可表演、可實驗的活動。也就是說即興可以透過感覺及認知深入個人內在的世界。即興也可視為一種內在世界到外在世界的一種自發的創作。即將已貯藏於內心的「印象」,做自發的、有企圖的表現,形成另一種新的外在世界。其內容與表現形式取決於個人或團體,隨而在「經驗」及「印象」方面形成一個新...
形式行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式行為主義」以行為作研究的主題,旨在觀察行為的發生與歷程,但也用未曾觀察的解釋觀察到的行為,由是對末觀察的行為予以運用的定義(operational definition),引用物理化學方法以取得科學地位。
  郝爾(C.L. Hull, 1884~1952)為邏輯的行為主義者,引用牛頓(I. Newton,1642~1727)及其後的物理學方法,提出縯繹的學習論(Deductive Learning Theory),以為可用於所有的哺乳類。其理論係用定理的程式說明行為原則,其式為:
  SER=SHR╳D
  符號SER為反應潛力(Reaction Po...
空;男子假面舞劇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劇形式。《khon》是泰國的宮廷古典假面舞劇,它源自偶戲「南」(Nang,泰國的一種皮影戲,類似印尼的Wayang Kulit)並演出《羅摩金》(Ramakien)選粹或其他的民間故事,《羅摩金》乃《羅摩衍那》〔見Ramayana〕的泰國版本。男舞者以啞劇舞蹈表達說書人所吟唱的內容,由歌唱者和「piphat」樂團伴奏。演出文本包括兩種文學風格,一種是詩歌敘述詩(Kampak),另一種是押韻的散文及對話(ceraca)。表演者限演出男性、女性、惡魔或猴子四大角色類型中的一種;負責演出運動員般強壯動作形的演員,他們要精心設計戰爭啞劇。面具的臉譜均被嚴格規範,這些面具都是全頭形的假面,不像日本或印...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Asian Theatre》.
動態平衡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學名詞。同動力平衡〔見Dynamic Equilibrium〕。
荷他舞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是一種雙人舞。亞拉岡(Aragon)(為西班牙早期一王國)人稱其為亞拉岡專有的舞蹈,但亦承認是從安大露西亞(Andalusia)傳過來的。在西班牙及附近地區都知道這個舞。對於這個舞的來源,頗有爭議。一般言之,是從安大露西亞的《方當戈舞》(Fandango)演化而來。此舞在亞拉岡和瓦倫西亞(Valencia)兩地,非常流行。表演時,由一對對的舞者相對而立,女舞者只隨男舞者的舞步而舞,而男舞者則可從四十種舞步中選擇其舞步。舞蹈用3/4或3/8節拍。舞者穿繩子作鞋底的鞋子,兩個舞伴相對移動,作為舞蹈的開始,然後可以採取任何種舞步。舞蹈中可暫時中止,由人唱歌,舞者可以藉此休息一下。在以吉他或風笛...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表現主義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派名。在現代藝術中,「表現主義」是指二十世紀初期,以德國為中心的一派畫家所鼓吹之一項藝術運動。這項運動是以扭曲、誇張及象徵的手法來描繪藝術家本人對事物的主觀看法。1909年抽象繪畫理論創始人康汀斯基(Wassily Kandisky)和奧國畫家馬克(Franc Marc)合辦《藍騎士藝術年刊雜誌》,該雜誌不但刊載德國及世界各地的繪畫活動及思想潮流,同時也刊載音樂及表演藝術的新觀念。音樂家荀貝格(A. Schönberg, 1874-1951)不但在「藍騎士年刊」發表他的無調性音樂理論,同時也發表他的自畫像。荀貝格的繪畫深受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心理學影響...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The Encyclopaedia of the 20th Century Music》、《Dictionary of Art and Artist》、A. Roberson《The Dauce Handbook》1988、《西洋美術辭典》雄獅美術出版。
切分音形式歌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Zoppa一字通常寫成Alla Zoppa,源自西班牙文Zopa,其字義為跛足,音樂上指倒置的附點節奏,同時也用於十七世紀切分音節奏的舞蹈。
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民國八十年。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