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5.08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放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心」出於〔孟子.告子上〕;孟子說:「仁,人心也;義,人路也。捨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之;有放心,而不知。學問之道無他,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慨嘆世人捨棄仁義之路而不走,放失良心而不知,只知道追逐外在看得見的貨物小利,卻不知道尋陷溺於貨利之中的良心,任其拋擲荒廢,這實在是捨本逐末。人如果能尋回已經放失的心,讓它反覆回到身中來,就可以不違背仁,而義也就在其中了。所以孟子說研究學問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能追回放失的良心就可以了。因為一個能時刻省察、追回放失良心的人,能夠心無旁騖,就會志氣清明、義理昭著,以其機智冷靜、心智清明,研究學問終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學上指引起個體行為的內在動力。
神問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神佛前請保佑,占卜吉凶。《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那三歲的女兒,出起極重的痘子來,神問卜,請醫調治,百無一靈。」《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匡超人到處神問卜,凶多吉少。」
社會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需是心理的一種有別於生物、生理或物質的需。此種需通常指個人期望隸屬於社會或被社會接納讚賞,其中包括人際關係、社會聲望與社會地位等。
  以馬士洛(A.H. Maslow)需層次理論為例,社會需相當於其所謂的愛與隸屬的需。在基本層次的生理與安全需得到滿足後,個人在同伴友愛、家庭溫暖、別人接納、團體歸屬等方面的心理需隨而增加。相反的對引起孤獨、寂寞、疏離的環境盡量躲避。這是人類生活的社會面,也是構成人類友誼、親情、愛情、婚姻、家庭,以及參加社會團體、從事宗教活動等行為的基本動力。
  社會需是後天學得的,其表現的方式與社會文化有關,不像生理性動機(飢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懇切的祈。《三國志.卷四三.蜀書.張嶷傳》:「屢乞還,乃徵詣成都。」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寡人乞他左右,他比那落伽山觀自在無楊柳,見一面得長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探索尋。如:「他做事情總是懷著孜孜不倦,探到底的精神。」宋.陸游〈抄書〉詩:「儲積山崇崇,探海茫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研究、研習。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使六七少年,日夜講於內。」《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農隙之際,講弓馬,以習戰伐。」
2.喜好、重視。《文明小史》第三一回:「現在講新政的,有一位商務部裡的馮主事,單名一個廉,字號叫直齋。」
寤寐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願望強烈、迫切,隨時都想得到。如:「經過多年努力,他終於娶得寤寐以的佳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哀痛苦的乞。元.無名氏《臨潼鬥寶》第二折:「大王,論展雄英雄,不可力鬥,只可哀。」《三國演義》第五四回:「主公只是哀喬國老,早早畢姻,免生別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切的追。如:「人生如同海潮般有起有落,渴永遠的風平浪靜是不可能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