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4.79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資訊科學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訊科學要〕、〔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要〕(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bstract)及〔圖書館學文獻〕(Library Literature)3種與圖書館學索引與要服務的出版品,不論在內容及組織上,都有雷同之處,但其出版者卻分屬學術團體、專業學會及商業機構。
  ISA原刊名是文獻要(Documentation Abstract),創刊於1966年,最初的刊期是季刊。於1968年改名為ISA至今,並於1977年將刊期改為雙月刊,目前為月刊。每一期收錄約600篇要。由文獻要公司(Documentation Abstract, In...
[教育資源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資源文](簡稱RTE)乃由教育資源資訊中心(ERIC)每月定期出版的文式刊物,內容包括要和索引兩部分,其中收錄了非期刊的各種教育文件,如未出版的論文、研討會論文、參考書目、研究報告、研究評論、評註書目、研究要、詮釋性研究、教育現況研究、演講、書籍、……等。
  教育資源文除了可做人工查詢外,亦可依據主題、作者、出版機構、出版形式等條件,於教育論文資源訊息資料庫中執行電腦檢索。教育資源文所收錄的文件資料,已全數製成縮影片。因此,依據檢索結果,可向各教育資源資訊交換中心(ERIC Clearinghouse)或各文件原出版機構,尋求收費性的複印服務,取得文件。另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作物的頂芽除以利於側枝的生長。
〔國際博士論文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際博士論文要〕是美國國際大學縮影公司(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簡稱UMI)出版,包括北美及全世界550餘所大學及研究院博士論文要。每一篇由作者撰寫要大約350字,詳細敘述論文的原始研究計畫及主要結論。每年由UMI出版的大約35,000篇論文中有絕大部分都被DAI收錄進去,並提供縮影本出售或代為影印。
  DAI分3部分出版:
  A部分--人文和社會科學,包括:(1)通訊和藝術;(2)教育;(3)語言、文學和語言學;(4)哲學、宗教和神學;(5)社會科學等學科。
  B部分--科學和工程,包括:(1)生...
訊息錄函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收一個變動長度的訊息,然後產生固定長度次序雜湊訊息的函式。
〔圖書館學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圖書館學文〕(季刊)是中國圖書館界唯一的文性檢索刊物,於1983年創刊。曾得到文化部圖書館事業管理局和中國圖書館學會的支持;由山西省圖書館學會和山西省圖書館聯合主辦。
  該刊的宗旨是揭示、報導全國圖書館學、情報學刊物發表的有關圖書館學、情報學、目錄學、文獻學、圖書學等方面的文獻資料、研究成果和發展動態,促進圖書館學界專業信息的交流。體裁以文為主,兼有簡介、題錄。另闢有綜述、書評以及有關地方和各系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概況文章、介紹新出版的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書籍和各學科考工具書。
  〔圖書館學文〕現收錄全國80餘種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刊物以及各大學學報、港臺報...
相濡以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濡以沫」出自於《莊子.大宗師》。莊子說明人的生死有如日夜交替一般,自然而然,所以理想的生活並非刻意能追求的。我們往往以為和人親密相處、苦難相助,就是理想。但是哪裡知道那就像離了水來到陸地的魚兒一樣,為了存活,相互用口沫來潤溼對方,雖然好像很親密,卻怎麼樣也不如當初仍在水中,互相不認識時的快樂。「相濡以沫」從原文出,比喻同處於困境,互相以微力救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蹊,小路。全句指桃樹、李樹不會說話,但因其花朵美豔,果實可口,人們紛紛去取,於是便在樹下踩出一條路來。比喻為人真誠篤實,自然能感召人心。《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太史公曰》:「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也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相形見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形見絀」指相互比較之下,有所不足。在清代小說中見有「相形見拙」一語,或為其原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為清末小說,內容多描寫官場中種種醜怪現象,呈現社會異象。典源中所取的一段,描寫的便是官場中趨炎附勢的醜態。清朝官員可從正式服裝上看出官位的等級,甚至所受的俸祿,而官服中朝冠上的頂珠,便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識別標誌。官位等級不同,頂珠的顏色和質地就會有所不同,如文武一品官便一律佩有紅寶石的頂珠,其他等級的官員不得越級使用。各大小官員之間的來往,不論品行與官德,論的只是帽子上的那顆頂珠,人因之而貴,亦因之而賤。所以小小的官員蔡伯芬,總是為他頂上那顆不甚高等的頂珠而時感不安,與人相比時老是覺得自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取。《詩經.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宋.陸游〈春晚即事〉詩四首之四:「老農愛犢行泥緩,幼婦憂蠶采葉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