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脫殼金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布2>趕入大林。呂布發箭射孫堅,孫堅使今(金)蟬蛻殼計。孫堅卻將袍甲掛於樹上走了。呂布將孫堅的頭戰袍,使健將楊奉上虎牢關,與太師董卓去。正行之次,路逢張飛,奪了頭戰袍。 〔注解〕 (1) 孫堅:西元155∼191,字文臺。東漢末期名將,孫策、孫權之父,軍事家孫伍的後人。 (2) 呂布:字奉先,東漢時人,生卒年不詳。為董卓義子,後因董卓暴虐,與王允聯手殺董卓,擁兵割據,最後為曹操所擒殺。
如荼如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再回國,以鼓舞民心。吳王同意王孫雒的看法。當晚,軍士都先吃飽,馬匹也餵足糧草。到了半夜,士兵們穿好甲,拿起武器,勒住馬舌,也不點燈,只用煮飯剩餘的灶火照明。然後就擺開陣勢,以一百人為一行,形成百行共約一萬人的方陣。共有左軍、中軍、右軍三個方陣,合計約三萬人的陣勢。中軍的士兵一律穿白衣、白甲,拿白旗,使用白羽毛裝飾的箭,遠遠望去好像一片白色的花;左軍的士兵則一律穿紅衣、紅甲,拿紅旗,使用紅羽毛裝飾的箭,遠遠望去好像一團火球;右軍的士兵則一律穿黑衣、黑甲,拿黑旗,使用黑色羽毛裝飾的箭,遠遠望去一片烏黑。天剛亮,吳國軍隊已近晉營,吳王親自擂起戰鼓,三軍也跟著吶喊,聲音響徹天地。晉國國君見到...
酣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持久激烈的爭戰。《韓非子.十過》:「酣戰之時,司馬子反渴而求飲。」《薛仁貴征遼事略》:「仁貴遂卸袒甲酣戰,遼兵稍退。」
古墳時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彌生文化經歷了許多改變。進入鐵器時代後,由於有比較好的工具,因此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使用更進步的武器和甲有助於新生貴族階級變得更為強大,而馬經過訓話後,戰士就能騎馬打仗。這許許多多的變化,普遍發生在日本西部的中心地區。在這些地方,會為皇帝和其他顯貴舉行豪華的葬禮,用巨石修築墓穴,上面蓋土丘或土堆,有些高達73公尺。死者的周圍百上生前使用的武器、槍矛和鏡子。頭放在腦袋附近,陪葬用的陶瓷器和珠寶項鍊則放在腳旁。稱為「埴輪」的黏土像用來埋在墳墓周圍的土...
弓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弓與箭。《三國演義》第七回:「瓚弓箭盡落,頭墮地;披髮縱馬,奔轉山坡。」
發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處分發落。元.漢關卿《金線池》第二折:「你不發放我起來,便跪到明日,我也只是跪著。」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三折:「大小番將,聽我發放,人人戴七頂頭。」
科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士不戴頭。《史記.卷七○.張儀傳》:「虎賁之士跿䞤科頭貫頤奮戟者,至不可勝計。」
點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指揮、分派。《水滸傳》第三四回:「叫小卒似總管模樣的,卻穿了足下的衣甲頭,騎著那馬,橫著狼牙棒,直奔青州城下,點撥紅頭子殺人。」
五十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答說:「您向來喜歡打仗,我就用戰爭來做個比喻。戰鼓咚咚的敲著,兩軍的刀劍已經交鋒。那戰敗的士兵,就丟棄甲,拖著兵器逃走,有的逃了一百步才停下來,有的則逃了五十步就止步了。如果逃了五十步的人卻取笑那逃了一百步的,說他膽子小。您覺得怎麼樣呢?」梁惠王說:「這是不對的,只不過沒跑一百步罷了,但逃了五十步也是逃跑啊!」孟子說:「您既然明白這個道理,就不必奢望百姓會比鄰國多了。彼此都不管人民的死活,如何能期望更多的人民來歸附呢?」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五十步笑百步」,用來比喻自己和別人有同樣的缺點或錯誤,卻自以為是而譏笑別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藏甲、弓箭的囊袋。《左傳.昭公元年》:「伍舉知其有備也,請垂櫜而入。」晉.杜預.注:「垂櫜示無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