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拉朽摧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鐫金石3>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其勢然也,故據漢受命,譜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統,乃以年數。于孝文,異姓盡矣。 〔注解〕 (1) 漢:西元前206∼220,由漢高祖劉邦創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餘年。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重建漢室,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前漢」,以後為「後漢」。 (2) 秦:西元前248∼前207,戰國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暴統治,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後為劉邦所滅。 (3) 鐫金石:雕鑿頌揚功德的箴銘。鐫,音ㄐㄩㄢ,雕鑿、雕刻。
王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王的帽子。《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戊辰,莽至高廟拜受金匱神嬗,御王冠。」《資治通鑑.卷六八.漢紀六十.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設壇場於沔陽,陳兵列眾,群臣陪位,讀奏,乃拜受璽綬,御王冠。」
泉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泉水湧出。形容物量之多,如泉出自地下湧出,源源不絕。《三國演義》第八回:「言,淚如泉湧。」《聊齋志異.卷一.青鳳》:「粉飾多詞,妙緒泉湧。」
絡驛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王康、淮陽王延詣魯。及薨,臨命上疏謝曰:「臣蒙恩得備蕃輔,特受二國,宮室禮樂,事事殊異,巍巍無量,無報稱。而自脩不謹,連年被疾,為朝廷憂念。皇太后、陛下哀憐臣彊,感動發中,數遣使者太醫令丞方伎道術,絡驛不絕。臣伏惟厚恩,不知所言。 ◎3《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列傳》馮柱將虎牙營留屯五原,罷遣鮮卑、烏桓、羌胡兵,封蘇拔廆為率眾王,又賜金帛。鄧鴻還京師,坐逗留失利,下獄死。後帝知朱徽、杜崇失胡和,又禁其上書,以致反畔,皆徵下獄死,以鴈門太守龐奮行度遼將軍。逢侯於塞外分為二部,自領右部屯涿邪山下。左部屯朔方西北,相去數百里。八年冬,左部胡自相疑畔,還入朔方塞,龐奮迎受慰納之。其勝兵四千人,弱小萬...
貞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在好友豫章內史夏府君過世後,寫了一篇哀祭文。其中:「越殷自周,紹膺遺祉,亮節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茲,徽烈不巳。」是敘述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操。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成「高風亮節」,用來形容人的品格高尚,氣節堅貞。
夢熟黃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家益肥,然後可以言適乎。吾嘗志於學,富於游藝,自惟當年青紫可拾。今已適壯,猶勤畎畝,非困而何?」言,而目昏思寐。時主人方蒸黍1>。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當令子榮適如志2>。」其枕青瓷,而竅其兩端3>。生俛首4>就之,見其竅漸大,明朗。乃舉身而入,遂至其家。數月,娶清河崔氏5>女。……明年,舉進士,登第;釋褐秘校6>;應制7>,轉渭南尉;俄遷監察御史;轉起居舍人8>,知制誥9>。三載,出典同州10>,遷陝牧。……出入中外11>,徊翔臺閣12>,五十餘年,崇盛赫奕13>。性頗奢蕩,甚好佚樂,後庭聲色14>,皆第一綺麗。前後賜良田、甲第15>、佳人、名馬,不可勝數。後年漸衰邁,屢乞...
黃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家益肥,然後可以言適乎。吾嘗志於學,富於游藝,自惟當年青紫可拾。今已適壯,猶勤畎畝,非困而何?」言,而目昏思寐。時主人方蒸黍。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當令子榮適如志。」其枕青瓷,而竅其兩端。生俛首就之,見其竅漸大,明朗。乃舉身而入,遂至其家。數月,娶清河崔氏女。……明年,舉進士,登第;釋褐秘校;應制,轉渭南尉;俄遷監察御史;轉起居舍人,知制誥。三載,出典同州,遷陝牧。……出入中外,徊翔臺閣,五十餘年,崇盛赫奕。性頗奢蕩,甚好佚樂,後庭聲色,皆第一綺麗。前後賜良田、甲第、佳人、名馬,不可勝數。後年漸衰邁,屢...
憫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傷的神情。唐.白居易〈琵琶行.序〉:「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唐.陳鴻《長恨傳》:「言憫然,指碧衣取金釵鈿合,各折其半,授使者曰:『為我謝太上皇,謹獻是物,尋舊好也。』」
刎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同生共死。《東觀漢記.卷一四.田邑傳》:「衍與邑素誓刎頸,俱受重任。」唐.楊烱〈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付同心之雅會,刎頸之良遊。」
陳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述、述說。《南史.卷六九.沈炯傳》:「奏,其夜夢有宮禁之所,兵衛甚嚴,炯便以情事陳訴。」《西遊記》第三一回:「那大聖按落祥光,徑轉碗子山波月洞,尋出公主,將那思凡下界收妖的言語正然陳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