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6.97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相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契合。為梵語瑜的意譯。如:「上師相應法。」
慢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容光煥發。《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二.無常經講經文》:「或是僧,藍住,古貌慢慢如龍虎。」
人文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歐洲文藝復興時的思潮。十三世紀末興起於義大利,丹第、薄邱等為其先驅。主張脫離教會勢力,反對經院哲學,鼓吹人文教育,以倫理、哲學、音樂和修辭學培養高尚的鑑賞力、優雅而機智的風度,重視個人精神的獨立,又不忽略體格的鍛鍊。奠定此後歐洲各國人文教育的基本理想,對整個歐洲文化的發展有相當深的影響。也稱為「人本主義」。
一言喪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子路》:「一言而喪邦,有諸?」一句話可以使國家淪亡。《舊唐書.卷七五.孫伏傳》:「周、隋之季,忠臣結舌,一言喪邦,諒足深誡。」
無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指對自己有信心。《瑜師地論》卷七:「於自所證未得無畏。」
十二分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將三藏依體裁和內容分成十二類。即一、修多羅(契經),指經典中散文體的經文;二、祇夜(應頌),指經典中以詩頌的型式重複前面散文體內容的經文;三、和羅那(授記),指帶有預言性質的經文;四、陀(偈頌),指詩頌體的經文;五、優陀那(無問自說),指佛自宣說的經文;六、尼陀那(因緣),指記述佛說此經因緣的經文;七、阿婆陀那(譬喻),指譬喻形式的經文;八、伊提目多(本事),指佛說弟子過去世因緣的經文;九、闍陀(本生),指佛說過去世因緣的經文;十、毗佛略(方等),指佛說方正廣大的經文;十一、阿浮陀達磨(未曾有),指記載佛陀顯現神通的經文;十二、優婆提舍(論議),指廣釋佛語的經典。《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二:「何故但立十二分教,不增、不滅?」也稱為「十二部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長在脖子上的囊狀瘤。《說文解字.疒部》:「癭,頸瘤也。」《洛陽藍記.卷二.景寧寺》:「所謂陽翟之民,不知癭之為醜。」
教外別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裡的禪宗。禪宗的傳承據說是釋迦牟尼佛在一次法會上,拈花微笑,坐中無人能解,只有摩訶迦葉能契悟佛意,因而得到佛陀的付法,啟開禪宗以心傳心的法門。因為此法門不經由經典教授,所以稱為「教外別傳」。宋.鄭昂〈景德傳燈錄跋〉:「如此世愚人謂:『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便疑《楞經》宋已有之,非達磨攜至,豈不悖哉?」
導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1)指引導眾生去迷就正的人為導師。《新名詞訓纂.學屬.導師》引《佛報恩經》:「導師者,導以正路,示涅槃經,使得無為長樂故。」(2)指僧中的上座。
休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休息沐浴。古時官吏五日或十日一休沐。北魏.楊衒之《洛陽藍記.卷四.寶光寺》:「京邑士子,至於良辰美日,休沐告歸,徵友命朋,來遊此寺。」也作「休澣」、「休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