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27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動作記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作記憶,是指運動技巧(運動技能、舞蹈)及工具使用(彈琴、打字、駕駛)等重複動作技能之記憶。動作記憶在進行操作時並非意識的,而是習慣化及自動化的反應。
  動作技能之表現,不但是多個動作需要適當配合,也是知覺和動作的適當配合。知覺歷程參與動作表現的程度與動作的熟練度成反比,但與動作技能的複雜程度成正比,亦即動作技能愈簡單愈熟練,意識知覺的成分愈少。
  費茲(P. Fitts)對技能學習之研究,認為要經歷三個階段。(1)認知期:在技能學習初期,應對動作技能的性質、要點、操作程序、注意事項等進行了解與分析;(2)定位期:動作技能因多次模仿、練習、校正而趨於固定,亦即一連串...
空;男子假面舞劇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劇形式。《khon》是泰國的宮廷古典假面舞劇,它源自偶戲「南」(Nang,泰國的一種皮影戲,類似印尼的Wayang Kulit)並演出《羅摩金》(Ramakien)選粹或其他的民間故事,《羅摩金》乃《羅摩衍那》〔見Ramayana〕的泰國版本。男舞者以啞劇舞蹈表達說書人所吟唱的內容,由歌唱者和「piphat」樂團伴奏。演出文本包括兩種文學風格,一種是詩歌敘述詩(Kampak),另一種是押韻的散文及對話(ceraca)。表演者限演出男性、女性、惡魔或猴子四大角色類型中的一種;負責演出運動員般強壯動作形的演員,他們要精心設計戰爭啞劇。面具的臉譜均被嚴格規範,這些面具都是全頭形的假面,不像日本或印...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Asian Theatre》.
動態平衡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學名詞。同動力平衡〔見Dynamic Equilibrium〕。
荷他舞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是一種雙人舞。亞拉岡(Aragon)(為西班牙早期一王國)人稱其為亞拉岡專有的舞蹈,但亦承認是從安大露西亞(Andalusia)傳過來的。在西班牙及附近地區都知道這個舞。對於這個舞的來源,頗有爭議。一般言之,是從安大露西亞的《方當戈舞》(Fandango)演化而來。此舞在亞拉岡和瓦倫西亞(Valencia)兩地,非常流行。表演時,由一對對的舞者相對而立,女舞者只隨男舞者的舞步而舞,而男舞者則可從四十種舞步中選擇其舞步。舞蹈用3/4或3/8節拍。舞者穿繩子作鞋底的鞋子,兩個舞伴相對移動,作為舞蹈的開始,然後可以採取任何種舞步。舞蹈中可暫時中止,由人唱歌,舞者可以藉此休息一下。在以吉他或風笛...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表現主義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派名。在現代藝術中,「表現主義」是指二十世紀初期,以德國為中心的一派畫家所鼓吹之一項藝術運動。這項運動是以扭曲、誇張及象徵的手法來描繪藝術家本人對事物的主觀看法。1909年抽象繪畫理論創始人康汀斯基(Wassily Kandisky)和奧國畫家馬克(Franc Marc)合辦《藍騎士藝術年刊雜誌》,該雜誌不但刊載德國及世界各地的繪畫活動及思想潮流,同時也刊載音樂及表演藝術的新觀念。音樂家荀貝格(A. Schönberg, 1874-1951)不但在「藍騎士年刊」發表他的無調性音樂理論,同時也發表他的自畫像。荀貝格的繪畫深受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心理學影響...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The Encyclopaedia of the 20th Century Music》、《Dictionary of Art and Artist》、A. Roberson《The Dauce Handbook》1988、《西洋美術辭典》雄獅美術出版。
動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電影中以武打、特技表演為主要內容的影片。如:「最近戲院上映的新片,都是一些武打動作片。」
太平鼓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民間舞蹈。也叫《單鼓》、《扇鼓》等。此舞主要特徵是手執一種有柄的單面扇形鼓,以鼓錘或鞭擊之而舞。有人認為是古代《鞞扇鼓》的傳承與演變。清代《听雨叢談》一書記載了太平鼓的形制:「以驢、羊之皮冒於鐵圈,作紈扇式,柄末有大圈,貫以鐵環,隨撾隨搖,錚錚聒耳」。「小者如盤如鏡,更有大如石瓮者」。在除夕、上元、燕九期間,街市上常有表演《太平鼓》的舞蹈隊伍。當舞者敲擊作舞時,鼓聲、環聲、喧笑聲、哄鬧聲,耳為之震」。巫師所舞《太平神鼓》,其鼓式及舞法大體與民間相同,但舞技更高,有〈掬腿擊鼓〉、〈旋轉擊鼓〉、〈吸腿跳後跪地擊鼓〉及〈烏龍絞柱〉擊鼓等。還有的可做出〈耍鼓〉、〈擊鼓下腰〉、〈數鼓相互拋接〉等高...
漸強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場演出名詞。在戲劇演出中,增加劇情發展速度,以營造高潮的氛圍。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夏康舞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樂曲名。亦作 Ciaconne,義大利文為Ciaccona,西班牙文為Chacona,古英文為Chacony、Chaccon或Chacoon。本為一種熱烈、挑逗性的舞蹈,1600年左右出現於西班牙,當時稱作Chacona;克維多(Quevedo)及其同期作家認為此舞源於墨西哥,但不知是本土性舞蹈或是改良自西班牙舞。此舞本為有傷大雅的舞蹈,十六世紀時此舞漸趨典雅,十七世紀更受法國宮廷歡迎,儼然成為重要之社交舞。此時,此舞節奏緩慢,以3/4拍子演奏音樂,常為舞會之終曲。男女舞者各分兩列,兩組同時起舞,但各有其舞姿。十七世紀的法國作曲家常將此舞曲以連續變奏形式表現,巴赫的小提琴曲「D小調組曲」...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大英簡明百科全書》。
阿細跳月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又稱《跳樂》,彝語稱《文斯比》。是彝族支系阿細人、撒尼人喜愛的自娛性民間舞蹈。流傳於雲南省路南、彌勒、邱北等縣阿細人、撒尼人聚居區。因多在月光下圍篝火起舞,故名。據傳,古時彝族以狩獵和刀耕火種維生,為趕節令,常不等樹木燃盡、炭火冷卻,就堀坑播種,因地燙,勞動中不時換腳跳。又傳:古時,犀牛和山羊格,蹄子碰擊石頭出火花,森林頓時變成一片火海,阿細人都在火海裡喪生,只剩下一對青年男女,他們來到被燒過的土地上整地種莊稼,因地燙,他們只好換著腳勞動,以後逐漸演變為舞蹈動作,現在跳此舞時,換腳跳後蹬兩下腳,同時嘴裡發出阿嘖嘖之聲,即是燙著腳和把黏在腳底板上的炭灰抖下來。並形成了換腳跳三步蹬兩下腳的五...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