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59.26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昌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44~1927)原名俊,後名俊卿,字昌碩,一字蒼石,號缶廬,清浙江安吉人。性淡泊,以詩文、書畫及篆刻聞名。善摹石鼓文,以書作畫,神韻獨絕,詩亦清峻絕俗。著有《缶廬印存》、《缶廬詩存》等。
大學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大學初創於西元1900年,係由蘇州博習書院、上海中西書院及蘇州宮巷書院三校合併而成,故乃是先有圖書而後有學校之設立。至民國16年(1927),除總圖書館仍設於蘇州校址外,在上海另設有法學圖書館。38年時兩館館藏已達87,000冊,惜未能遷出,殊屬可憾。
  民國43年該校正式在臺復校,現(1992)有教員1,124人,學生13,103人。圖書館初期囿於經費有限,館藏多賴各方捐贈,歷經多年的積極擴充發展,截至1991年底的統計,中西文圖書(含期刊合訂本)計360,081冊,訂閱中西文期刊(不含交換贈送者)計929種,報紙28種及多種視聽媒體資料。館藏配合該校系所之教學與研究,均...
偉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偉士(1869~1962)是美國心理學家,出生於美國麻州貝丘鎮(Belchertown, Massachusetts)。於一八九一年自安赫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畢業,一八九六年,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一八九九年,獲頒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一八九一至一八九三年間,曾擔任紐約水鎮高中數學教師;一八九三至一八九五年間,在肯薩斯州華西朋學院擔任數學講師;一八九七至一八九八年間,應聘為哈佛醫學院生理學講師;一八九九至一九○二年間,在紐約擔任大學與貝陸瓦醫學院生理學講師;一九○二至一九○三年間,任利物浦大學生理學演示員;自一九○三年後,歷任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講師、教授、名譽教...
佩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72~1940)字子玉,山東蓬萊人。保定武備學堂畢業,清季以生員從軍,民國後官至直魯豫巡閱使,挾實力為直系之中心。直皖、直奉戰爭,勢位因勝敗而起落,後聯合奉系,與北伐軍戰,敗於湖北。在軍以不愛財、不怕死見稱。七七抗戰後,拒日軍及汪偽組織之誘脅,適犯牙疾,延日醫診治,失血而卒。國民政府以其志行堅貞,明令褒揚。輯有《佩孚先生集》。
玉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玉章(1878~1966),名永珊,字樹人,四川榮縣人。光緒十年(1884)開始讀書;十八年(1892)入成都尊經書院;二十一年(1895)至二十四年(1898),在自貢旭川書院就學;二十九年(1903),東渡日本,入成城學校學習;三十一年(1905)參加中國革命同盟會,三十二年(1906)在成城畢業,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攻讀數理;三十三年(1907),辦理[四川]雜誌,宣傳革命,因之被日本政府判刑。宣統二年(1910)赴香港與黃興等策畫廣州起義;三年(1911),參加三月二十九日黃花岡起義,失敗後回四川策動榮縣獨立和內江起義。民國元年(1912),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總統府祕書,後到北...
興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在浙江省境之北,位太湖西南。舊為烏程、歸安二縣。地產蠶絲,為全國之冠。今大陸地區已廢去此縣,新設湖州市。
稚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近代大思想家敬恆。參見「敬恆」條。
維吉妮亞‧爾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責任編輯人:穆品璇
與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粥(1391~1469)字子傳,號康齋,明撫州崇仁人(今屬江西);父溥,為國子監司業。
  康齋年十九,赴南京省親,從洗馬楊文定(溥)學,讀朱熹編〔伊洛淵源錄〕,慨然有志於道,遂棄舉子業,謝人事,獨處小樓,盡讀四書五經、諸儒語錄,不下樓者數年。中歲家益貧,躬親耕稼,非其義,一介不取。四方來學者眾,康齋常雨中被簑笠,負耒耜,與諸生並講,歸則解犁,飯糲蔬豆共食。
  陳白沙自粵來學;晨光才辨,康齋手自簸穀,白沙未起,康齋大聲曰:「秀才若為懶惰,即他日何從到伊川門下,又何從到孟子門下!」
  康齋淡薄名利,省郡交薦之,均不赴。嘗歎曰:「宦官、釋氏不除,而欲天下治...
耀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耀宗為一九四九年後的中國基督新教領袖,廣東省順德縣人;本出身小商人家庭,中學畢業後,往北京稅務學堂就讀,一九一三年畢業,派往海關任職。在求學期間有機會接觸基督新教,一九一八年,在北京公理宗教會受洗禮,兩年後,辭海關職務,投身基督教青年會學生部工作;一九二四年,去美國紐約攻讀有關基督教的課程,三年後返國,繼續留在基督教青年會服務。到抗日戰爭起,受到共產主義思想之影響日增,認為基督與共產兩種思想可以調和,故為當時共產主義思想的同情者;一九四九年,中共建國後,應邀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次年發起「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要求全國基督新教的同道與教會,參與割斷與美國帝國主義的關係,並且在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