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9349 收藏人次:2770121
1.歷史的階段、分期。如:「朝」、「古」、「唐」、「現」。《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與三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2.泛指時間。如:「年」、「時」。
3.量詞。計算輩分的單位。如:「他家四祖孫都從事同一行業。」
4.繼任的人。《宋史.卷四一六.余玠傳》:「戎帥欲舉統制姚世安為。」
6.姓。如宋淵。
1.替、替換。如:「課」、「越俎庖」。《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彼可取而也。」
2.交替、輪流。《文選.張衡.東京賦》:「於是春秋改節,四時迭。」
3.接替、繼承。《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漢.王充《論衡.偶會》:「父歿而子嗣,姑死而婦。」
輪流更換。如:「人才興」、「新陳謝」。
越俎     
瀏覽人次:58162 收藏人次:6230438
俎,古祭祀時,用來盛祭品的禮器。越俎庖指掌管祭祀的人放下祭器替廚師下廚。語本《莊子.逍遙遊》:「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之矣。」後用以比喻踰越自己的職分而人做事。宋.陳亮〈與呂伯恭正字書〉四則之三:「大著何不警其越俎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惻井渫不食乎?」
桃僵     
瀏覽人次:28710 收藏人次:2882165
李樹替桃樹受蟲咬而枯死,用以諷刺兄弟間不能互助互愛。典出《宋書.卷二一.樂志三》:「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齧桃根,李樹桃僵。樹木身相,兄弟還相忘!」後比喻以此彼或人受過。《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八:「李桃僵,羊易牛死。世上冤情,最不易理。」也作「僵李桃」。
克學習三定律     
瀏覽人次:23579 收藏人次:867801
克的學習三定律即是練習律、準備律和效果律(Thorndike’s Laws of Learning)。桑克根據「迷籠中的貓」實驗,提出聯結學習理論。貓在迷籠中學會拉環取食前,有多次嘗試行為,初次正確行為是偶然的,經過重複歷程後,貓學會立即拉環做出正確反應。其理論又稱為聯結主義,不採取刺激替的原理去建立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在動物多項反應中,選定欲增強者,在個體每次反應後...
拼圖法第二     
瀏覽人次:14274 收藏人次:278960
拼圖法第二(Jigsaw II) 由艾洛森(Elliot Aronson)所發展,適用於社會、文學或教具概念性之學科領域。在拼圖法第二中,將學生分派到異質小組中,並分配每人一小單元或一章節進行研究,而後提供一"專家單",不同小組中研究相同主題者,再組成一個專家小組討論共同主題,經討論後,每個專家回到原小組中介紹自己研究所得。最後的小考,內容涵蓋各主題,故每個專家都有責任指導小組同學精熟學習內容,依據小考得分再匯整成小組得分。拼圖法第二
後現主義     
瀏覽人次:12825 收藏人次:552249
後現主義 介紹掌握「後現主義」意義的方式之一是正視其對現主義的反動。現主義的精神是熱切的透過理性而理解世界。早期現主義學者們假定了世界是理性的寓所,期間所謂的真實面,不僅可以完全被人類心智所掌握;而且,存在著一固定的真...
幣制度     
瀏覽人次:9954 收藏人次:486246
目錄1 幣制度1.1 幣制度中的供需法則1.2 幣制度的運用1.3 中英文關鍵字1.4 參考資料 幣制度  幣制度採操作制約原理,以個體自發性的活動配合
    
瀏覽人次:9448 收藏人次:0
交互接替。《爾雅.釋山》「嵩高為中嶽」句下宋.邢昺.疏:「萬物之始,陰陽交。」
1.移交、接替。《後漢書.卷五八.傅燮傳》:「及津為漢陽,與燮交,合符而去,鄉邦榮之。」《儒林外史》第四○回:「到了任,查點了運丁,看驗了船隻,同前任的官交清楚。」
2.遞交、交給。《官場現形記》第四八回:「老師叫你起的那個稿子,今兒早上還催過兩遍,你交上去沒有?」《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賈家兄弟三個也買了許多書,都交小廝拿著。」
3.囑咐、叮嚀。宋.蘇軾〈與黃敷言書〉:「交民師,且為再三致意。」《文明小史》第二七回:「他母親又交他許多話,無非是掛念他姨母的套文。」
4.解釋、說明。《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兒女英雄傳的大意都在緣起首回交明白,不再重敘。」《文明小史》第七回:「倘若我今番拿不到人,不要說上司跟前不好交,就是衙門裡朋友面上也難誇口。」
5.完畢、完結。《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只要到午時,他這條性命可就交了。」
罪羔羊     
瀏覽人次:6960 收藏人次:886335
比喻人受罪的犧牲者。參見「替罪羔羊」條。如:「初出茅廬、涉世未深的小伙子,容易成為有心者的罪羔羊。」
    
瀏覽人次:5568 收藏人次:307778
一種修辭學辭格。在語文中,放棄通常所用的本名或語詞不用,另找其他相關的名稱或語詞來替的修辭方法,稱為「借」。如漢曹操的〈短歌行〉中「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以善造酒者「杜康」「酒」。